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05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纺织贸促网-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 发布日期:2006-03-03

      2005年纺织工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销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利润总额同比上升,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形势的发展比预期的要好。而近几年围绕着纺织品服装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国际间贸易摩擦和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等等情况,使得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纺织工业的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作为与纺织工业息息相关纺织机械行业,更加关切纺织工业的情况。

  一、2005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2005年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众所周知,2005年我国纺织工业虽然经历了与欧美贸易的摩擦、遭受了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数额管理、征收出口关税以及原材料涨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工业仍保持了较快地发展速度,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35978户,从业人数达到978万,同比增长6.36%。全行业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470.59亿元,同比增长25.97%,比上年同期加快1.6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9793.76亿元,同比增长26.29%,同比增长1.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89.72亿元,同比增加180.88亿元,同比增长35.81%;亏损企业比上一年同期下降9.97%,企业亏损面为16.92%,同比下降15.75个百分点;企业出口交货值5736.89亿元(占总产值28.02%),同比增长18.24%,比上一年同期加快1.10个百分点。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09.6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比年初下降78个百分点。

  从2005年纺织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明显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而且产销衔接良好,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1.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
  2005年纺织行业各类产品产量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全国累计生产化学纤维1629.20万吨,同比增长14.75%;纱产量1412.40万吨,同比增长23.61%;布377.61亿米,同比增长17.45%;印染布362.15亿米,同比增长15.69%;绒线38.70万吨,同比增长4.96%;呢绒32960万米,同比增长17.87%;苎麻布和亚麻布21568万米,同比增长20.89%;真丝13.25万吨,同比增长19.54%;丝织品77.73亿米,同比增长11.15%;各类服装总计147.98亿万件,同比增长16.84%。产销率达到97.40%。

  2.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稳步增长
  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175.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42%;其中:纺织品出口43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93%,服装出口7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40%;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170.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在出口的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8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28%。贸易顺差为1004.36亿美元。

  3.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利润水平保持稳定
2005年全行业企业数增长20.61%,达到35,978户,新增6,147家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前期高价位购进原料以及能源成本上涨,导致2005年的赢利形势不如去年。亏损企业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仍然在增大,达117.84亿元,同比增加3.96亿元,同比增长3.48%。面对压力,企业加大管理力度,压缩费用,提高资产运转效率。全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利润689.72亿元,同比增长35.81%。

  (二)2005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5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仍保持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都有所提高。据纺机协会对行业内731家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生产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12月底,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474.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1%;产品销售收入458.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4%;利润总额2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5%。全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行业各项指标如下:

      纺织机械行业200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纺织机械产品生产销售增长,经济效益略有下降
  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产品销售收入累计为458.85亿元,同比增长22.74%;实现利润总额为23.49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税总额为42.0亿元,同比增长19.04%;人均利润13263元,同比增长7.06%。
  从上半年纺织机械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受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特别是受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纺织品出口关税等因素的影响,动摇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使得纺织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在1-4月出现了下滑。随着贸易摩擦的逐步解决,加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出口退税由原来的地方政府承担25%,改为承担7.5%),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压力,促进了企业产品的出口,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下半年纺织机械产品的销售开始稳步回升。
  尽管目前煤、电的紧张情况有所缓解,钢材价格已开始回落,但是2005年纺织机械行业依旧受到煤电油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扰。2005年前三个季度煤电价格上涨了15%。虽然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纺机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这些成本的增加无法或很少能在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中得到消化,故经济效益增长缓慢。产值利润率仅为4.95%,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0.40个百分点;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大幅度上涨,增长幅度分别是52.88%和76.59%;产品销售成本的涨幅略高于销售收入涨幅0.6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成本增长幅度为23.41%。

  2.产品生产销售呈现区域化集中,江苏省等前五位省市销售占总额的80%以上
  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全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7.40%,同比增长0.06个百分点。江苏省纺机产品销售收入122.78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6.76%,排在第一位;浙江省排在第二位,纺机产品销售收入为102.13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2.26%;第三位是山东省,纺机产品销售收入为71.19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5.51%;其他依次是:北京市纺机产品销售收入为51.89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1.31%;上海市纺机产品销售收入为24.98亿元,占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44%。这五个省市的纺机产品销售收入总和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81.28%。

      从纺织机械产品销售收入的分省同比情况来看,降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吉林省、重庆市、江西省、广东省、天津市。涨幅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北省、陕西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产品销售收入从总量方面看,江苏省122.78亿元,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7.07%,排在第一位。

  1-12月纺织机械全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7.40%,同比增长0.06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前五位的省市是:江苏省实现利润总额7.3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31.26%;浙江省实现利润总额5.4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23.16%;山东省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4.81%;北京市实现利润总额2.69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4.81%;广东省实现利润总额1.22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5.19%。实现利润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利润之和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85.88%。

  3.外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发展
  2005年1-12月外资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141.60亿元,同比增长97.76%,占纺机行业总销售收入的31.21%;实现利润总额7.66亿元,同比增长110.96%,占纺机行业利润总额的32.79%;出口交货值为33.47亿元,同比增长90.25%,占纺机行业出口交货值总额的63.04%。外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

  4.应收账款额仍旧居高不下,亏损面下降亏损额增大
  尽管各企业加强了产品销售中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全行业的应收账款依旧居高不下。2005年1-12月全行业应收账款额为67.12亿元,同比增长18.26%,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23.02%。
  2005年1-12月,亏损企业由去年同期的112个减少到98个,亏损面由15.32%减少到13.41%;但亏损额有所增加,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9亿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32.15%。
  5.纺织机械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大幅度上升
  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据纺机协会对731家生产企业统计显示,全部出口交货值为53.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71%。
  据统计,21个生产纺织机械的省市中有15个省市有产品出口。在产品出口总量方面,广东省排在第一位。下表反映了全行业出口情况。

      从纺织机械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比重看,全国为11.51%。从各省市的情况看,最高为广东省(68.47%),依次是上海市(21.03%)、重庆市(11.66%)、山西省(11.23%)、浙江省(10.08%)。出口交货值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17.25亿元、江苏省11.85亿元、浙江省10.06亿元、上海市5.30亿元、北京市3.35亿元,这五个省市的出口交货值相加占全部出口交货值总额的89.80%。

  据海关统计,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值再创新高,出口额达8.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4%。近十年来,国产纺织机械的制造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年稳步提高,国内企业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较十年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6.纺织机械产品出口情况简析
  ①从产品大类情况来看,出口额排在第一位的是针织机械,出口24759万美元,同比增长66.77%;第二位是印染及后整理机械出口22487万美元,同比增长26.53%;其他依次为辅助装置及零配件,出口181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44%;纺纱机械,出口14060万美元,同比下降6.53%;化纤机械出口3346万美元,同比增长8.97%;织机出口2727万美元,同比增长52.82%;非织造机械出口增幅最大,出口992万美元,同比增长290.41%;织造准备机械出口同比呈现减少,出口546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3.20%。

      ②2005年1-12月,在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产品出口全部出口金额中,独资企业占居首要位置。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私营企业。独资企业2005年1-12月出口2.9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4.26%,排在第一位。国有企业出口2.4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28.50%,排在第二位。私营企业为第三位,合资企业占第四位,其它依次为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金额6.3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进料加工贸易出口2.1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25%;其他贸易方式出口1.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③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出口各省市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1-9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30个省市自治区有纺织机械产品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出口额占总额的97.07%。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其中增长幅度前五位是:甘肃省、浙江省、黑龙江省、广西省、重庆市。出现负增长前五位是:宁夏、云南省、山西省、天津市、青海省。

  ④纺机产品的主要市场仍然是亚洲
  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排在前六位的均属亚洲。它们分别是印度、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特别是印度市场,近几年我们对该市场的纺机出口增长最快,目前已列入排名的首位。我国纺机产品对其出口额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出口总额的75.19%。
  印度:我国对印度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额为16029万美元,同比增长146%。印度已成为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国家之一。
  香港:依旧是我国大陆纺机产品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通过香港地区的出口金额达14805万美元,同比增长8.16%。
  巴基斯坦:我国对巴基斯坦出口的纺机产品金额为11830万美元,同比略有下降0.22%。
  孟加拉:我国对其纺机产品的出口额为5722万美元,同比增长10.45%。
  印度尼西亚:我国对其纺机产品的出口额为3653万美元,同比增长45.64%。
  德国:我国对其纺机产品的出口额为2765万美元,同比减少7.39%。
  日本:我国对日本出口的纺机产品额在不断增长,出口额排在第九位,出口额为2665万美元,同比增长28.46%。

     ⑤纺织机械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
  出口仍旧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额6.3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2.1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25%;其他贸易方式出口额1.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
  7.纺织机械产品进口大幅度下降
  ①纺织机械产品进口大幅度下降
  受宏观政策、国际市场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机械产品的进口自年初开始就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下降的趋势仍没有改变的迹象。据海关统计,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进口金额34.45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24.06%。
  ②进口产品仍以针织机械、印染及后整理机械为主
  从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进口金额情况来看,我国进口纺织机械的减势依然明显。各大类所占比重如下:针织机械22.84%、印染后整理机械21.18%、织机17.88%、纺纱机械12.89%、辅助装置及零配件11.67%、化纤机械10.67%、织造准备机械2.14%、非织造机械1.19%。

     ③纺织机械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和德国
  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日本、德国、意大利、台湾省和韩国为主,占进口总额的79.01%,主要情况如下表所示。

      ④外商独资企业纺织机械产品进口额已上升至第一位
  2005年1-12月纺织机械进口独资企业进口额为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国有企业进口额为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99%;合资企业进口额为5.77亿美元,同比增长-48.29%;私营企业进口额为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集体企业进口额为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02%;中外合作企业进口额为0.46亿美元,同比增长-58.53%,其他企业性质进口额为17.33万美元。

     

      ⑤纺织机械进口仍然集中在东部纺织发达地区
  2005年1-12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青海省没有进口外,其余30个省市均有不同数量的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进口额为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8%,占进口总额的53%;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为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98%,占进口总额的38%;加工贸易进口设备的进口额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17%,占进口总额的5%;其他贸易方式的进口额为1.2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上海市位列2005年1-12月进口总额的前五名,占进口总额的82.66%。
  与去年相比,进口金额增长幅度最大的前五名是:甘肃省、黑龙江省、西藏、天津市、重庆市。

      下表反映了进口纺机前十位省市情况:

      二、纺织机械行业综合能力分析

  纺织机械全行业经历“十五”期间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加强,经营绩效水平反映较好。
  (一)全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毛利率:全行业纺机产品销售基本上转入市场调节,销售毛利率“十五”期间徘徊在15.47%~18.85%之间,比较正常。2005年为15.47%,比去年同期降低0.1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受到原材料,水电气运价格上涨的影响,成本加大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纺机产品的价格下降,盈利空间在缩小。
  2.利润率:全行业2005年利润总额约为2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5%;产品利润率达到4.76%,较去年同期略降0.0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略有下降,十五期间反映产品利润率较高的是2003年,全行业在出口配额取消后,不确定因素较复杂,今后发展趋势会是稳中增长。
  3.三项费用比例:企业挖潜增效的控制指标,降低成本主要尽可能控制适当的三项费用支出,从十五期间全行业三费比例情况来看,主要是管理费用所占的比例最高,5年指标比例在6.82~9.68%之间。而2005年控制的最好为6.82%,是最低的一年,同比降低0.9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财务费用2000年为最高,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25%。其余年份呈下降趋势。至2005年达1.02%,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反映在贷款所付利息方面。销售费用比管理、财务费用占比最低,直接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提高;基本上控制在2.56~2.84%之间,2005年为2.61%,同比降低0.22个百分点。
  4.三项费用合计所占比例:十五期间全行业控制在10.45~14.55%之间,2005年三项费用合计占完成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45%。为5年中最低年份,同比降低1.02个百分点,反映趋势较好。
  5.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着全行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比例,十五期间基本上控制在4.39~6.65之间,2005年为5.39%,同比降低0.27个百分点,最高年份为2003年,是纺机全行业经济增长最高的一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标准值为3.71%,十五期间每年均未达到标准值的要求,2005年离标准值差1.68。
  6.总资产贡献率:全行业总资产2005年已达到4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45%,资产规模有较大提高,总资产贡献率十五期间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7.14%提高到2005年的10.38%,提高幅度为3.24个百分点。说明全行业盈利能力在资产规模的贡献率方面表现较好。国家标准值为10.7%,十五期间除2003年略高于标准值外,其余4年均未达到标准值的要求,2005年差0.32个百分点,还需努力提高。
  7.净资产收益率:2005年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5.24%,同比提高0.32个百分点,在十五期间全行业从2000年的2.87%提高到2005年的5.24%,提高幅度达2.37个百分点,提高率达82.58%。
  从以上综合指标的比较分析,科学地反映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资产规模在不断壮大,净资产十五期间提高率达到82.58%。
  (二)纺织机械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企业赢利与偿债经营流动的对立同意,相辅相成,合理的负债经营是获取最大利益的手段。
  1.资产负债率:临界标准水平一般控制在60%左右,而全行业2005年资产负债率却在59.38%,是在较低负债的水平上运行与去年同比,降低了1.0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行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9.38~67.45%之间,2005年是最低的一年,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长远看债务比率越低越好。
  2.产权比例:反映行业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若不能赢利的话,偿还债务将出售固定资产,属最后的保障,一般控制在2%比较合理,十五期间全行业产权比例在1.46~2.07%之间,而2005年的最低仅为1.46%。同比降低0.07个百分点。
  3.已获利息倍数:反映行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2005年在财务费用同期比略有增长情况下,获取利息倍数为6.13,同比下降2.07;比十五期间第一年2000年增高3.15。
  总体讲,纺机全行业连续三年效益增长的情况下,偿债能力也同步增强,信誉度是较高的。
  (三)纺织机械行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
  反映行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状况,现金流转的情况及资产的投益。
  1.总资产周转率:全行业2005年总资产达到49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5%;总资产周转率达到1.02,同比提高0.11;在十五期间2005年总资产同期速度为最高,比2000年增高0.35。
  2.流动资产周转率: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表明现金流转和在半制品运转情况。2005年全行业的流动资产达到291.6亿元。占总资产的59.06%,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7,同比提高0.09,与国家流动资产周转率1.52的标准要求,超标0.05,说明周转速度较快。
  3.产成品周转率: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资金支持,市场经济中反映企业经营流动的正常与否,主要表现现金流动情况。企业三项资金占用的合理配置使资金能最佳使用,完成品的合理库存,资金的合理占用,反映在周转速度上要快。2005年全行业完成品周转率达到7.7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06,在十五期间是周转率最高的一年,比2000年提高3.12,产成品占流动资产比例达13.4%。
  4.应收账款周转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会严重制约到现金流的正常周转,目前除少量质保金外,应收账款数额越少越好。全行业2005年应收账款净额为67.12亿元,占流动资产23%;应收账款周转率达5.75,同比降低0.99;应注意出现呆、坏帐。
  5.两金占用比例:即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情况,2005年全行业为36.43%,同比降低2.79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两金占用在36.41~39.27%之间,2005年是较低的,反映全年资金使用状况较好。
  总体反映全行业资产运营能力在增强,运行质量较好。
  (四)纺织机械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2005年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全国纺织工业增长的推动下全行业资产运营稳定,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2.74%,效益增长14.25%。
  1.销售收入增速:2005年达到30.20%,同比翻了8倍,在十五期间,销售收入增速几乎与效益最高的2003年相同,产品销售收入达458.85亿元,增速的起伏势必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
  2.利润增速:2005年达到22.84%,与2004年同期的负增长相比,增速较大,十五期间2003年的利润增速反映了实现效益最佳,利润增速与销售收入增速基本同步。
  3.出口交货值增速:2005年达到49.27%,同比翻了8倍,在十五期间为增速最高的一年,反映全行业关注国际市场,自取消配额以后出口量大幅提高,全年达53.2亿元。
  4.产值增速:2005年为23.51%,2004年是负增长,产值增速很大,全年产值达475.0亿元,在十五期间是增速较快的一年。
  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反映全行业创收增效方面所表现出的发展后劲。
  5.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运营的目标之一是要保值增值,增强赢利能力。十五期间除2001年未达标外,其余4年全达到资产的增值。2005年达到128.36%,比去年同期增高19.54个百分点,国家标准为120%,2005年超标8.36个百分点。
  (五)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分析:
  1.全员劳动生产率:属人力资源效率中的一项指标,十五期间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为47764元/人,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783元/人,为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34%。因为从业人均数2005年同期增长6.72%。所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高完全是说明劳动效率的提高。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要求为16500元/年人。十五期间均超标实现。
  2.产品销售率:反映实现的现价工业总产值中,已实现的销售产值所占的比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2005年为97.40%,同比略低0.08个百分点;是十五期间产品销售率较高的一年。国家标准为96%,超标1.40个百分点。
  (六)行业绩效综合评价:
  通过对全行业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及产业效率,产销衔接等综合绩效指标的对比分析,基本反映出纺机行业在十五期间的运营情况和趋势。
  1.全行业的绩效主要是投入产出,赢利。2003年~2005年三年连续效益增长,总体运营质量较好。
  2.在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增强资本实力和营运后勤,应对出口取消后的复杂局面,在“十一五”纺机增长恢复期间,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3.国家宏观调控改革影响还会继续,控制好适度的增长,有利于资产运行的长期稳定。
  4.总体全行业的绩效综合指标是好的,有利于今后持贷发展的客观要求。
  5.纺机行业发展受制于纺织工业发展拉动,全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出口的增长三大要素,要充分利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家的有力政策,抓住机遇,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更大的赢利空间。
  6.全行业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005年达到1.39;同比相对提高。

  三、2006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概述
  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应该实现一体化,困扰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长达35年的配额体制将彻底解除。可以说这一刻是我国纺织行业,包括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期待已久的时刻。期盼配额的取消曾经让中国纺织企业满怀欣喜,然而,就2005年实际所发生的情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意义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远未到来。尽管我们与欧美贸易摩擦已经平息,但是它毕竟留给我们一定的“伤害”,就是我们的纺织企业还要面对2006年即将实施的出口数量管理(配额)限制。
  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判断明年的纺织工业发展,这里提供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 增加“配额”限制,中国仍将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纺织、服装出口大国,2005年的纺织服装出口将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以上。尽管现在的中国出口产品中,纺织品服装已经不再是“老大”,但它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注:2005年出口1175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5.42%)。
  2. 2006年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化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近期内有所缓解,但是其高位价格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由于200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电煤价格上涨15%、原料市场价格起落变数增大、国际间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家对纺织工业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持续进行等因素的影响,都将制约纺织工业的发展。
  有关2006年纺织工业的情况,高勇理事长将给大家作专题报告,这里不再进行更多分析。
  (二)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1.纺织工业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纺织机械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纺织工业的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规模以上的企业由2000年的19400家,发展到2005年的35978家,增长近一番。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8894.5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470.5亿元,增长一倍多。2000年至2005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国的9%以上。出口创汇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占全国出口创汇总值近20%左右。
  2005年,纺织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去年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GDP达到9.5%,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纺织三大领域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同时,伴随政府减轻农民税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05年国内纺织品市场取得较快增长。二是2005年国际经济继续走强,200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三是国内棉价的进一步趋于稳定合理(如果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纺织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纺织机械的市场的销售。2000-2003年纺织机械产品的销售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平均增幅为25%左右。国产纺机产品与进口纺机在金额对比上基本是各占一半,从2002年起进口额略高于国产销售,2004年进口所占市场份额为52%,而2005年国产纺机占市场份额为61.9%。

     

      2.地区发展不均衡使纺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很大,特别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而这些地区的销售总额又占到了全国销售总额的70%左右,其他省市的纺织机械需求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纺织产品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纺织机械的需求也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3.高技术纺织机械需求较好,低水平纺织机械需求平缓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纺织业市场对纺织机械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的进口纺机为46.56亿美元,其中针织机械、印染及后整理机械在其数量上一直高于其他各类纺织机械;2002年-2003年织机的进口量及金额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005年,随着出口纺织品和服装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加剧了企业对高尖端机电一体化染整设备的需求。由于国外在中国合作生产的染整设备要落后其核心产品很多,国内染整企业对更先进的进口设备一直有较大的需求。目前这类高尖端设备的国内主要需求者是一些外资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设备的选择上起点很高,他们在这方面肯投入。
  4.欧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平息,将大力促进纺机产品需求
  2005年经历了纺织品贸易摩擦后,纺织品出口将有序稳定发展,这也加大了纺机市场的需求。尽管2005年国际纺织品贸易摩擦加剧,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遭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国家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限制措施,以化解贸易摩擦的矛盾。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将改变过去以出口量的增长来取得收效的出口方式,大力提倡高档次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提高出口产品的效益。因此,纺织行业必须提高生产装备的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从而推动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国际市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6%,比2004年提高0.7个百份点。欧洲的纺织行业处于萎缩,纺织机械在欧洲没有大的市场,一些主要的纺机制造企业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宣传,加快了在中国办厂的步伐。美国的纺织机械厂商现在已经减缓了投资,并将相当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墨西哥,而墨西哥的廉价劳力为美国纺织机械提供了竞争的灵活性。依靠一流的资本市场、门前丰富的机械资源和发达的工业综合环境,美国的纺织机械完全有能力保持它在本土市场上的地位。
  自2005年起,全球将全面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因此,亚洲市场将会快速发展,全球纺织品生产重心将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
  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纺织行业正在加快其自身的发展步伐。而我国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近几年来也保持着高速增长,自1998年出口突破1.5亿美元后,从2001年起连续4年保持着近30%的增长幅度;2005年1-9月出口则达到6.34亿美元。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出口主要是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对其出口份额占总额的80%左右,产品以各类主机及零配件为主。另外有10%对欧洲出口,3%对日本出口,其产品以配套及零配件为主。

      近几年来,在我国纺织机械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和开拓海外的国际市场。很多企业正积极地采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一是寻找代理方式,二是走出去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参加展览会是企业宣传产品和自己形象的最佳场所。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参加海外举办的国际专业展览会并从中获益。

  (四)市场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
  1. 有利因素
  (1)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
  1999年以来,纺织工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2003年达到了顶峰,增长速度高达130%,2004年尽管增长趋缓,2005年仍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今后国内纺织行业将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时期。据棉纺协会预测,2006年棉纺行业用棉量将达到或超过900万吨,而国内供应量将为580万吨,缺口将为300万吨,除去进口部分外,仍然还有很大的缺口。这也将会提高化纤的市场销售量,有利于化纤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化纤行业也会加大新产品(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力度,提高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贸易摩擦将促进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纺织企业将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国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纺织行业仍将是其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这就为纺织机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2)国际经济将继续走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2006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增长3.5%,发展中国家增长6%。美国、欧盟、日本三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6%、1.7%和3.4%。我国纺织工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为49%左右,国际经济的走强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3)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006年GDP有望达到8.7%-9.2%,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纺织三大领域(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同时,伴随政府减轻农民税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国家采取稳健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有力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而且国内纺织品市场也有望取得较快增长。
  (4)国内棉价的进一步稳定
  国内棉价的进一步稳定,对今后纺织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产业链配套完整,劳动力价格便宜
  我国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整,劳动力价格便宜,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
  (6)国家对纺织业的产业政策
  国家对纺织业的产业政策发生一些变化,出口退税大部分由国家承担(承担75%),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颁发鼓励和限制进口纺机装备进口目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对纺织工业(包括对纺织机械行业)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加大,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投资方恢复信心。从长远看,纺机行业的发展依然有一定空间。
  2. 不利因素
  (1)纺织行业的影响因素
  纺织工业是制约纺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宏观经济政策、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将会影响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
  (2)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但也一直是纺织机械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一些速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纺织整机和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目前,内地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部分国产纺机技术上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但内地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还很弱,“大而不强”,表现在机械制造能力不强,先进装备的研发能力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足。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内地企业纺织机械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
  (3)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高位
  目前的生铁、钢材等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其高位价格的所产生的影响对纺机企业来说,它仍然是困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障碍。
  (4)其他因素
  国际贸易环境将有可能进一步困难化,中国纺织企业将可能面对更多国家对我纺织品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
  综上所述,对纺织机械市场的总体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纺织业总体发展和全球纺织产业格局的调整;二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三是市场的棉花价格走势。从中国纺织业总体发展进程、全球产业分工及竞争态势来看,中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很大的市场,在制造方面更具优势,可以说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目前棉花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纺织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只要国内棉价与国际接轨,全球棉花价格趋同,中国纺织业就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总体看,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这也将为纺织机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东移的历史机遇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纺机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两年,尽管国际纺机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但中国纺机业的成长也非常迅速。从数字中,我们看到中国纺织机械出口在2000年突破两亿美元大关后,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业绩翻番,这样的高增长是我们过去多年所没有的。目前中国纺机的市场容量大约在80亿美元左右,已经占到世界市场容量的30%。因此,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依照2000-2005年的发展及今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来预测,纺织机械产品的销售额应继续保持增长。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