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鲁南崛起纺织城
初春时节,笔者在山东省枣庄市中区采访时,欣喜地发现这里的纺织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区纺织企业已发展到九十余家,从业人员三点九万人,去年全区出口针织服装二亿余件,特别是文化衫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同宁波象山、江西九江、青岛即墨并称全国四大文化衫产地。纺织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鲁南大地上正在崛起纺织城!
三次裂变奠定纺织城基础
提起市中区的纺织业发展,最早起步于1980年的乡乡都建羊毛衫厂。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没有几年时间,11家乡办羊毛衫厂出现了第一次裂变,有的停产,有的转产织布,或文化衫,或针织内衣。一路艰难维持,走到1999年,乡镇企业机制上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市中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大刀阔斧进行企业改制,重点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产权一次卖断,资产一次变现,债务一次划转,改革一步到位。
改制,被称为市中区纺织企业的第二次裂变。它使困难重重的纺织企业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由原枣庄亚东针织有限公司改制后成立的枣庄华欣针织有限公司,6年时间对原有设备全部进行了改造更新,并与台湾客商合资150万美元,建成了枣庄市吉庆纺织印花有限公司,年生产服装印花、绣花50万打,销售收入2200万元,利税300万元。目前,公司已由改制前的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增至2005年的3000多万元。
改制后的纺织企业红红火火,又直接派生了一大批新的民营纺织企业。不少从事纺织工作多年的副厂长、供销科长、车间主任、技术骨干,或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或单打独战,纷纷“另立山头”,自己注册公司,成为法人代表,引发了纺织企业的第三次裂变。
一棵棵树,形成了一片片林。如今,市中区90余家纺织企业中,仅从区六棉、祥瑞、华欣、华派等裂变派生的企业就占到一半。这些企业密切协作,竞相发展,撑起了纺织城的“顶梁柱”。
招商引资发展做大纺织业
2月5日,笔者在位于枣庄经济开发区内的山东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看到,利用空闲仓库改造的TC裤生产车间已投入使用,一、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公司已形成年产各类针织成衣420万打的生产规模,产品全部出口,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安排3000多人就业。
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是由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尔阿齐兰兄弟公司独资1260万美元建设的。公司每个工序都有外籍高级工程师控制生产工艺、技术标准的准确执行,全部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是山东省内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出口的专业化企业。
山东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这只“金凤凰”能够落户枣庄经济开发区,是市中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措施,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在引进的大批项目中,纺织企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缘何纺织企业青睐市中区?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臧家乐总经理一语道破:“就因为这里的纺织业起步早,又有一定的规模,我们来之前就与市中区的祥瑞、华欣、华派等企业建立了良好互信的贸易伙伴关系,大家聚在一起做生意,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
引来八方风和月,照亮门前一片天。招商引资,使纺织企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仅枣庄经济开发区就有已建成投产的纺织企业10家,还有8家正在建设。税郭镇创办的枣庄纺织工业园入园纺织企业已达40家,安置5000多人就业。
政府扶持创造发展好环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纺织行业作为重点优势产业精心培植,呵护有加。特别是近几年,制定了鼓励纺织企业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对出口额小于150万美元,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小型出口企业,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对出口额在1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出口创汇额连续增长的,由区财政给予奖励;对当年出口创汇在150万美元以上,实现出口创汇连续增长且出口产品不亏损、上缴税金比去年增长的企业,给予法人代表一次性奖励。
为解决出口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的不足,区委、区政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对重点企业优先受理退税申报、优先安排使用退税指标、优先办理退库。对于税务部门未退出口税部分,区级财政按90%的比例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借给企业临时周转,待税务部门退税后,再予以归还财政。2003年以来,累计为纺织企业发放出口贴息借款1408.5万元。
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生命线。区里成立了经济环境投诉中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对破坏经济环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并完善了电子商务网络,及时给企业提供信息,协助企业做好通关、退税等工作,为纺织企业出口打造了“绿色通道”。
为加强纺织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区委、区政府引导企业于2002年成立了纺织协会;2000年3月,在区委、区政府引导、扶持下,成立了枣庄市中区民营经济信用担保商会,彻底解决了纺织业资金缺乏、贷款难这一难题; 针对不少纺织企业没有专门法律人才,在对外经济合同签订中吃亏的情况,区委、区政府专门实施了诚信守法工程,为每个纺织企业培养至少一名法律明白人。
现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添砖,不拆台”已成为全区大小纺织企业的共识,这也成为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市中区纺织订单源源不断、纺织城越做越大的“密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