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07纺织行业工作主线:又好又快 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纺织行业工作主线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内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目标。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纺织行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过去的2007年,纺织行业正是向着科学发展的目标前进,向纺织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着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再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年多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一篇《没有“中国制造”一年》的文章曾引起各界关注。撰写此文的普通美国家庭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说,“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她想看看自己家里是否能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于是,她开始了一个实验:全家一年不采购任何“中国制造”的商品。在“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她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代价会越来越大。后来,萨拉在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行业第一块世界公认的品牌,但“中国制造”并不是最终目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为现实的手段。
截止到2007年的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化纤达2180.29万吨,同比增长17.68%;纱产量1804.90万吨,增长17.06%;布产量460.45亿米,增长13.06%;服装179.68亿件,增长13.44%;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45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2%;投资总额达2273.34亿元,同比增长30.95%;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方面稳健增长。
开拓国内市场 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内居民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按照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衣着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将显著加快。2007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0195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而11月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额同比增长29.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7.5个百分点。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200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比重达到71%,到目前内销产值已经占到工业销售产值的75%左右,纺织行业正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在2007年呈现缓中略升的增长趋势。2007年1~11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投资总额达2273.34亿元,同比增长30.9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改变增长方式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比重逐年上升,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更快增长。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额达1055.5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72.71%,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而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明显提升,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更快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06%,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提高了3.76%,服装出口价格提高了11.73%。证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方式正在向效益增长和质量提高转变。
贸易主体市场化特征明显,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体中具有增长潜力,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深远的组成部分。私营企业出口额达596.0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1.06%,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85个百分点。
推动技术进步 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确定重点发展的10项成套设备和28项科技攻关项目,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进展良好,有的已经实现产业化。同时,我国纺织行业经过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改进生产工艺等,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现在,许多企业都认识到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全行业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科技的氛围。
2007年1~10月,我国各类型纺织机械及零配件进口总额为3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5%。国际先进机械装备进口增长明显。2007年1~8月,规模以上全行业劳动生产率达到7.27万元/人,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全行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0。
加大培训力度 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央将劳动力素质问题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劳动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2007年全国印染行业染化料配制工职业技能大赛,2007年全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织布工职业技能大赛。这些大赛激励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职工技能和整体素质,推动了全行业群众性岗位培训、操作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总结和推广了先进方法和技术,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中部增速明显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的有关政策引导下,我国纺织行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纺织发展速度在今年尤为突出,在生产、效益、投资、出口等各方面都增速明显。
2007年1~8月,我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69.52亿元,同比增长30.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24个百分点;1~10月,中部地区纺织企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达483.93亿元,同比增长58.2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6.52个百分点;1~10月,中部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0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6.1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9个百分点。
抓住创新核心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过去的一年,在创新这个核心工作上纺织工业协会抓了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品牌、产品创新。
科技创新方面,纺织行业刚刚完成了2007年科技成果表彰工作,科技成果申报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倍,许多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了销售收入的1%,比以往有很大进步。在2007年2月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纺织行业有五个项目获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近20年来纺织行业获得的惟一国家科技一等奖。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品牌创新方面,我们的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也有一批品牌在国际市场享有很好的声誉。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的召开,开拓创新思路,了解创新需求,研讨创新技术,实现创新价值,传达创新理念,传递创新趋势,引领中国纺织产业向集成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的2007年,纺织行业正是向着科学发展的目标前进,向纺织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着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再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年多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一篇《没有“中国制造”一年》的文章曾引起各界关注。撰写此文的普通美国家庭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说,“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她想看看自己家里是否能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于是,她开始了一个实验:全家一年不采购任何“中国制造”的商品。在“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她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代价会越来越大。后来,萨拉在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行业第一块世界公认的品牌,但“中国制造”并不是最终目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为现实的手段。
截止到2007年的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化纤达2180.29万吨,同比增长17.68%;纱产量1804.90万吨,增长17.06%;布产量460.45亿米,增长13.06%;服装179.68亿件,增长13.44%;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45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2%;投资总额达2273.34亿元,同比增长30.95%;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总体上实现了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方面稳健增长。
开拓国内市场 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内居民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按照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衣着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将显著加快。2007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0195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而11月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额同比增长29.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7.5个百分点。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200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比重达到71%,到目前内销产值已经占到工业销售产值的75%左右,纺织行业正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在2007年呈现缓中略升的增长趋势。2007年1~11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投资总额达2273.34亿元,同比增长30.9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改变增长方式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比重逐年上升,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更快增长。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额达1055.5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72.71%,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而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明显提升,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更快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06%,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提高了3.76%,服装出口价格提高了11.73%。证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方式正在向效益增长和质量提高转变。
贸易主体市场化特征明显,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体中具有增长潜力,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深远的组成部分。私营企业出口额达596.0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1.06%,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85个百分点。
推动技术进步 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确定重点发展的10项成套设备和28项科技攻关项目,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进展良好,有的已经实现产业化。同时,我国纺织行业经过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改进生产工艺等,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现在,许多企业都认识到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全行业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科技的氛围。
2007年1~10月,我国各类型纺织机械及零配件进口总额为3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5%。国际先进机械装备进口增长明显。2007年1~8月,规模以上全行业劳动生产率达到7.27万元/人,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全行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0。
加大培训力度 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央将劳动力素质问题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劳动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2007年全国印染行业染化料配制工职业技能大赛,2007年全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织布工职业技能大赛。这些大赛激励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职工技能和整体素质,推动了全行业群众性岗位培训、操作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总结和推广了先进方法和技术,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中部增速明显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的有关政策引导下,我国纺织行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纺织发展速度在今年尤为突出,在生产、效益、投资、出口等各方面都增速明显。
2007年1~8月,我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69.52亿元,同比增长30.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24个百分点;1~10月,中部地区纺织企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达483.93亿元,同比增长58.2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6.52个百分点;1~10月,中部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0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6.1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9个百分点。
抓住创新核心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过去的一年,在创新这个核心工作上纺织工业协会抓了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品牌、产品创新。
科技创新方面,纺织行业刚刚完成了2007年科技成果表彰工作,科技成果申报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倍,许多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了销售收入的1%,比以往有很大进步。在2007年2月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纺织行业有五个项目获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近20年来纺织行业获得的惟一国家科技一等奖。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品牌创新方面,我们的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也有一批品牌在国际市场享有很好的声誉。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的召开,开拓创新思路,了解创新需求,研讨创新技术,实现创新价值,传达创新理念,传递创新趋势,引领中国纺织产业向集成创新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