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创新:纺织行业发展主旋律

来源:中国服饰报 | 发布日期:2008-01-07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在这一年中,纺织服装产业虽然经受了一些小小的考验——既有国际配额的限制,又有纺织产业附加税的调整——但依然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这一年,全行业依然高举“创新”的大旗,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建设创新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

  这一年,“创新”、“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成为包括行业领导、企业家、学者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科技与品牌继续成为行业重点。

  这一年,产业升级依然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总趋势。而伴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也带动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般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长加快。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靠的仍是“创新”这一不二法门。

  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11月30日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尽管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面临宏观经济趋热,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项因素,但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和世界贸易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报告预计,2007年全年纺织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同比增长20.3%,累计达到29200亿元;全行业利润额将同比增长30%,达到1135亿元;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将同比增长20.5%,达到30450亿元;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将同比增长19.0%,达到1755亿美元。

  这一组数字并不仅仅是2007年一年纺织服装行业所取得成就和进步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2007年年初提出的“今年全年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就是按照行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重点抓好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而全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这一主旋律。

  以创新为核心

  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毫无疑问,纺织服装业在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时期仍将保持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其从业人数约2000万,其中75%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其在国内拥有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升级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在国际出口市场已有1/4的份额,仍具备适度增长速度。但要完成新的历史使命,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根本转变长期粗放发展方式,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杜钰洲会长曾明确指出: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焦点逐步提高到创新层面的先进生产力与跨国生产方式的新挑战;在国内则面临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粗放型发展的更大约束。汇率、利率、税率的调整以及纺织服装业劳动力工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成本压力增大,加上长期以来企业研发投入少,发展品牌基础薄弱,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中国纺织工业的挑战,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快产业升级,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而产业升级实现的基础,是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项任务具体阐述为:“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实现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对此杜钰洲会长表示:“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加大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让自主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具体到如何落实这一发展战略,杜钰洲认为,纺织服装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建设创新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其核心内容就是创新,具体体现在提高自主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贡献率上。

  记者视线:中国纺织服装业加工能力世界一流,设备比较先进,工人素质也比较高,但在生产别人的品牌,为别人控制的市场提供产品,因此获得的价值还很低。只有抓住创新这个核心,才能突破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国供应链中低端的位置。

  杜钰洲会长强调,产业创新重要的是发挥人的创造性——劳动力资源是我们的优势,有人误解劳动力资源就是廉价劳动力,其实劳动力资源的本质是创造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创造力。工人的劳动是创造,设计师的设计是创造,工程师的发明是创造,企业家的管理是创造,营销专家开拓市场也是创造,这些创造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产业的创造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与品牌是当代全球纺织经济的两项具有时代性能动作用的重要资源和竞争焦点。

  科学技术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生产力,不仅是实现产业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各时代产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演变的最根本推动力。

  杜钰洲会长指出,当代新的科技革命迅速深化和扩展,使全球纺织经济展现着新的活力:

  首先,新兴科技的广泛渗透,使纤维产业的创造力空前提高,同时带来人类衣着消费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而人们对消费品的物质品质和对精神审美的更高要求又不断扩大对纤维产业新的增长。

  其次,崇尚科技创新已成为人类既要谋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和共同的价值观。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艺术生产的形态和基本面貌,从而对纺织品牌的精神审美的价值创造发挥基础作用。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大大提高物质生产力,而且会极大地提高艺术创造力。比如:拓宽艺术劳动的视野,拓展艺术表现的内容,创造高效的艺术劳动资料,提高艺术劳动的技能和效率等。

  最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环境,一方面使国家间在市场和资源等各个领域更加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在跨国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全球纺织经济的竞争焦点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正逐步转向重点依靠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品牌创造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和品牌已成为某一国家占有跨国配置资源优势地位或迅速增强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

  记者视线:杜会长曾指出:“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提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目标,如何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工作,实现产业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正视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当前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理智分析与判断;其次应掌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品牌‘走出去’等多种渠道提升‘两个贡献率’,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发展。”

  可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提高科技进步的速度,是纺织服装行业贡献率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围绕科技创新,行业所确定的38项重点攻关项目这两年来进展形势很好,有些已经产业化。2007年全行业评选的科技成果也比去年扩大了一倍,更多企业认识到了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性。这是产业上下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所取得的卓越成果。

  品牌体现社会价值

  品牌是纺织产业链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品牌作为全球纺织经济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影响力,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财富和纺织产业的重要资源。

  杜钰洲会长曾在2007年3月举行的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详细阐述了品牌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品牌资产首先基于消费者关系视角的测量和评价,它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以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连接的强度和发展能力上。如表现在品牌商品或服务产品的议价、定价能力或消费者的重复采购意愿等。

  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品牌价值是与产业链相适应的价值链的系统表达。鉴于品牌价值的物质目标承担者是纺织服装产品物质性使用价值和精神审美使用价值的统一,因此品牌价值链既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又受科学和艺术生产特殊方式的影响。生活是多彩的,品牌必然是多样化的,用中国的说法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品牌作为社会财富,它是生产过程、分配和交换过程、消费过程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交互作用的社会过程的产物。在全球化环境下,这一社会过程必然是跨国、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习俗的。作为社会财富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不是品牌支配世界,而是时代呼唤着品牌。

  记者视线:虽然我们的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也有一批品牌在国内市场享有很好的声誉,但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要提高品牌竞争力,通过培育自主品牌来增强企业的品牌资产,把品牌作为行业的一个重要资源。按照“十一五”行业科技发展纲要,技术进步将成为发展品牌的重要基础,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品牌还比较弱,我们是生产大国,可以生产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纺织品服装,但是品牌标志着创新能力。而从品牌来讲,现在我们是弱国,还不是强国。我们比较优势是强了,而我们的创新优势却是弱的。这是我们“创新”环节所要解决的重点。科技进步也要围绕着品牌价值的创新,围绕着市场价值的推动。由于缺少创新价值为核心的品牌效应,我们的本土产品品牌在国内基本处于中低端市场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中基本处于贴牌的“附属地位”。什么是高端价值链?高端价值链就是研发、创新能力,它能够支配国际价值链,支配国际资源的整合。所以我们仅仅有资本实力是不够的,没有创造实力,资本实力会贬值。

  杜钰洲会长曾指出,品牌价值来自于产生物质使用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的创造力,它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和产业资源是生产过程分配交换过程、消费过程以及社会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创意、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广告、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协作。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与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形态具有密切关系。提高品牌贡献率对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当前国际品牌本土化加快的形势下,必须加快本土品牌国际化的进程。

    创意价值创新的另一种解读

  2007年,“创意”作为一个较为流行的词汇,不仅成为人们的常用口头语之一,也让整个行业为之“倾倒”。

  杜钰洲会长曾经阐述了提高“创意”意识对于全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经常提到的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虽属于经济范畴,但它们绝不仅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增长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贡献。科技进步、品牌发展,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纺织服装行业对社会的贡献。而所谓社会贡献就是,我们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和需要来创造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因此,创意实际上是我们提出提高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转变增长方式的具体行动之一。而所谓创意,是指我们要实现“两个贡献率”,核心问题是创新。因为无论科技贡献率还是品牌贡献率,它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这个创新包括两块内容,一是生产率方面的创新,即产品的创新;一是从消费层面来实现产品效益的创新。这是对我们行业走品牌战略、提高科技贡献率的一种解读。

  那么,创意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杜钰洲表示,创意的核心在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价值创新。而价值创新的现实含义就是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同质化产品大规模生产,互相模仿,带来的两个结果就是使用价值的递减,同时成本递增。要想转变这种增长方式,就要通过创新、创意实现价值创新,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让它在物质上有新意,在文化上也有新意,消费者才会有消费的欲望,产品才能保持自己的价格。此外,打价格战、广告战、经营战,靠低价占领市场,实际上会造成成本的递增,致使企业利润减少,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低价倾销,直接造成了行业效益的下降。用什么方法来实现效益递增、成本递减?核心就是要创新。这种创新不是靠生产者主观的想象就能创出来的,它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走向,服务于现代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它不是千篇一律的,而一定是差异化的。这种创新要突破传统思维,实现超越现实的供给。这种创新同时也要求纺织服装产业必须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活以及时代有更深的认识:

  一是生活方式和时尚创意。由于科技进步、多元文化、世界交流,地球越来越小,各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多,时尚的元素也越来越丰富了。因此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反映现实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决定了其对衣着的需求要不断地变化,要个性化。现在世界所有的品牌都非常关注世界时尚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是知识经济和我们现在讲的时尚是密切相关的。追求创意就一定要在知识含量上提高。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去挖掘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来,这也是时尚的一种特点。这种所谓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多元文化的结果,就是变化快。

  三是视觉语境。它是一种体验、感觉,比如色彩、造型、材料肌理,形态与神态的关系等,通过视觉表达出来。它和科学技术语言,和艺术的语言、文字语言是不一样的。这种表达超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使我们可以任意交流。我们要现代化、要国际化,就要先让我们的本土品牌现代化、国际化,就要通过一种视觉语境,向世界的消费者宣传自己。

  记者视线:2007年全行业的一件大事,便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服装协会、流行色协会、丝绸协会等多个相关协会共同参与的“时尚创意空间”活动。在上海举行的为期三天的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行业上下游多方参与的探索型活动,同时更是对全行业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次示范性号召和引导。它首次在行业中竖起了“文化创意”的大旗,组合已经存在的一些时尚创意方面的活动,引导行业在起步较晚的文化创意方面,加强创新意识,从而改变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搭建了一个视觉展示的平台,通过从面料开发、流行色的应用到服装品牌、家纺品牌品牌文化所体现生活方式的的展示,来完成了一种示范性的、而非理论说教式的引导,促使行业出现更多有创意的高附加值产品。

  社会责任重中之重

  伴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基于法律又超越法律的一种新的价值追求。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率先推出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并于2006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实施工作。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率先开展企业社会责任“10+100+1000”项目,这是中国纺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行业自律的实际行动。2007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欧盟外贸协会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提出共同构建负责任的全球供应链。可以说,2007年全年,加强行业自律,落实社会责任,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工作和企业的自觉行动。

  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推广工作2007年进行得可以说是卓有成效。据悉,CSC9000T体系的推行受到了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全国总工会等部委的大力支持,CSC9000T已被列入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该管理体系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如欧盟企业总司、中欧世贸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现在已有国外零售商给予了参与试点的企业免去验厂环节的待遇。

  从CSC9000T管理体系推行试点企业的情况看,通过各地、各有关企业精心组织,细化措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它促进了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在国内外获得了良好影响并改善了行业的国际形象。对此杜钰洲会长表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是行业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产业的重要举措。

  记者视线:杜钰洲会长在200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再次提交了“关于在纺织服装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两项政策建议的提案”。这两项建议一是关于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跨地区支付和使用问题;二是在我国劳动法框架内允许企业在短时间内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律解释问题。

  在提案中,杜会长指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就纺织行业来说,对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每年国外采购商和国际一些非政府组织针对中国企业开展的验厂、认证活动数以万次计,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象。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上并没有统一标准,只有270多个不同社会组织标准(依据所在国法律制订的民间标准)。针对这一现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中国工业行业中率先制订出了自律性的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

  据业内人士分析,尽管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跨国采购商的采购正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企业要想真正与这些跨国公司竞争,不仅应具备技术、质量上的实力,重合同,守信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更是回避不了的。反过来,企业一旦拥有这些优势,所获得的机遇也是其他企业所望尘莫及的。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