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国纺织产业对日国际竞争力日益凸显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12月,中国对日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金额为181.03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5.54%,预计全年双边纺织服装贸易额将接近200亿美元。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国际供求关系和贸易秩序处于全面调整阶段,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界也面临着能源、劳动力的诸多制约,中国东部沿海产业基地酝酿着产业转移的课题,但这总体上没有影响到中日纺织品服装双边业务的继续发展。在今年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造成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的无序及混乱、国际纺织品市场动荡加剧的贸易背景下,开放而稳定的日本市场,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中国一些开拓日本市场的企业的体会是,日本市场很早就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且日本市场不是铁板一块,蕴含着许多新的变数。无论是过去以日本市场为主的企业,还是想进入日本市场的企业,仍然有很多机会。中国企业如果能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档次、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供现在日本市场上没有的差别化产品,还能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
同样日本纺织服装市场对中国产品也有着极大的依赖性。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4年日本服装进口数量超过34.67亿件,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数量首次突破了30亿件,占日本服装进口总量的92%。
长期以来,日本从海外特别是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服装等制成品,使得日本传统的量产中心型的产业结构无法维持下去。在中低档产品领域日本根本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近10年来,纺织制造企业数及就业人数大约减少了40%至50%。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纺织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策划能力,使得日本纺织业在高端纺织品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日本的产业构造审议会的纤维产业分会曾对日本纺织服装产品在本国市场的定位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产品定位基本分为三个区域:批量生产中心型(VOLUMEZONE)的低价格带,产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进口产品;顶级名牌的极高价格极少量带(TOPZONE),产品是从欧美引进的世界级名牌产品;处于中高价位小批量的相当部分的品牌产品(BETTERZONE),日本的产品正处于这一区域。
日本的纺织业优势,具体地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日本在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一种新材料被开发研制后,很快转化为划时代的新产品,这是日本的强项。同样纤维方面也是如此。现在无论在新纤维的开发还是将纤维纺成面料用于服装或其他制成品方面,日本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将日本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技术和商品开发能力,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加工水平和加工能力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增强两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基于上述情况,日本纺织业界认清了形势,转变了看法,放弃了过去死守本国市场的做法,大胆地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与亚洲纺织大国特别是中国进行战略性合作。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日本纤维企业提出了“选择和集中”的发展战略。所谓“选择”,就是专门挑选中国纤维企业不生产、产量小或不能生产的品种作为研发生产的重点,在纤维开发生产部门与中国企业展开“错位”竞争。
日本近几年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活动仍很活跃。如果说中国入世前的日本对华纺织业投资主要是在中国建立加工基地的话,中国入世后的投资开始转向在中国建立加工、销售据点甚至研发中心。东丽、帝人集团等日本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