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高性能产业用纤维:明确加速产业化发展目标
日前,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和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协作网共同举办了2007中国高性能产业用纤维及产品开发论坛,来自国内外业界的百余名代表到会交流。专家们介绍了中国当前高性能纤维及功能产业用纺织品的最新开发产品,还就产品在开发及应用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了专业技术交流,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前景诱人风险并存
近些年来,以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形成日、美、欧三大垄断市场。这些高性能纤维在推动和提高多领域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同时,也为生产商赚取了巨额利润,有力支撑了生产商的研发储备,使他们一直占据着该领域世界科技前沿。
我国高性能纤维起步较晚,尽管国内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门类齐全的纤维研发体系,并且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但其科技水平尤其是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研制开发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合成新材料是我国纤维业界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成长期,需求空前扩大,产品供不应求,货源紧张、价格高。市场前景诱人的高新纤维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但是业界专家提醒,高性能纤维行业是一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不能只看到纤维的高回报预期,还要看到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巨大风险。比如技术风险,从国际市场看,三大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商屈指可数,如碳纤维领域的东丽、帝人、台塑集团、SGL、HEXCEL、ZOLTEK,芳纶纤维领域的杜邦和帝人,超高分子纤维领域的荷兰化学、霍尼韦尔等。这些厂家的技术严格保密,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成套技术可以购买。就我国目前的技术力量而言,单靠自己的力量,进入工程化难度很大,产品的性价比在当前国际主流市场上不具备优势。所以,找出降低技术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投资者还应具有资本市场和资本风险意识,足够的资本和独特的技术是发展高性能纤维的基础。
研发要注重产业化
目前,世界上真正研究和从事高性能纤维的机构屈指可数,不少发达国家并没有生产这类纤维,而德国也只是刚成立了“碳纤维研究中心”,其研究重心还放在后段的复合材料上。而我国要发展高新性能纤维,就要真正进入“效率、效益、科研”的轨道,集中力量为个别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实验装备条件。很多经历工程化过程的科研人员深有感触:“以前太注重工艺研究,现在发现很多技术问题并非是工艺能够解决的,而大多出在设备上。如果我们从实验线开始,以产业化生产为标准,认真研究设备的工艺要求,配备精密的设备,会大大缩短产业化的时间。”
同时,高性能纤维的开发要构建高起点的国际化研发平台。台塑集团碳纤维事业的迅速崛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从美国引进原始技术后,借助台塑腈纶事业的基础和专家的帮助,在近十年的产能高速扩张后,到2008~2009年,台塑集团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碳纤维生产商。除了研发队伍的国际化,在实验线、生产线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可以提供的成熟技术装备,与国际同行保持同步。
前景诱人风险并存
近些年来,以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形成日、美、欧三大垄断市场。这些高性能纤维在推动和提高多领域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同时,也为生产商赚取了巨额利润,有力支撑了生产商的研发储备,使他们一直占据着该领域世界科技前沿。
我国高性能纤维起步较晚,尽管国内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门类齐全的纤维研发体系,并且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但其科技水平尤其是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研制开发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合成新材料是我国纤维业界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成长期,需求空前扩大,产品供不应求,货源紧张、价格高。市场前景诱人的高新纤维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但是业界专家提醒,高性能纤维行业是一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不能只看到纤维的高回报预期,还要看到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巨大风险。比如技术风险,从国际市场看,三大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商屈指可数,如碳纤维领域的东丽、帝人、台塑集团、SGL、HEXCEL、ZOLTEK,芳纶纤维领域的杜邦和帝人,超高分子纤维领域的荷兰化学、霍尼韦尔等。这些厂家的技术严格保密,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成套技术可以购买。就我国目前的技术力量而言,单靠自己的力量,进入工程化难度很大,产品的性价比在当前国际主流市场上不具备优势。所以,找出降低技术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投资者还应具有资本市场和资本风险意识,足够的资本和独特的技术是发展高性能纤维的基础。
研发要注重产业化
目前,世界上真正研究和从事高性能纤维的机构屈指可数,不少发达国家并没有生产这类纤维,而德国也只是刚成立了“碳纤维研究中心”,其研究重心还放在后段的复合材料上。而我国要发展高新性能纤维,就要真正进入“效率、效益、科研”的轨道,集中力量为个别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实验装备条件。很多经历工程化过程的科研人员深有感触:“以前太注重工艺研究,现在发现很多技术问题并非是工艺能够解决的,而大多出在设备上。如果我们从实验线开始,以产业化生产为标准,认真研究设备的工艺要求,配备精密的设备,会大大缩短产业化的时间。”
同时,高性能纤维的开发要构建高起点的国际化研发平台。台塑集团碳纤维事业的迅速崛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从美国引进原始技术后,借助台塑腈纶事业的基础和专家的帮助,在近十年的产能高速扩张后,到2008~2009年,台塑集团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碳纤维生产商。除了研发队伍的国际化,在实验线、生产线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可以提供的成熟技术装备,与国际同行保持同步。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