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宏观政策多力齐发 印染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显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 发布日期:2007-12-12

印染业是为人类生活带来美与便捷的产业,可以说它是纺织工业中仅次于服装业创造高附加值的领域。但是由于中国印染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供应链低端,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和设计含量低,差异性不大,限制了印染及下游服装和家纺产业利润增长。另外,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由于企业对印染废水处理投入较低,印染工艺相对落后,我国印染企业单位产品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废水回收利用率仅5~8%,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对染化料的耗用量也比发达国家多20~30%。近年来印染布出口虽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很多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在产能快速发展的同时,印染业正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更大挑战。 

  面对全球以智能化、人性化推动传统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及跨国产业链中制造国低端竞争的加剧,在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印染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等竞争优势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量的增长快于质的提高的旧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印染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因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一五”将是中国印染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全行业的重点就是要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提高知识产权在产业资本中的比重,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附加值中的比重,走附加值相对高的品牌之路,使我国印染业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的位置由最低端向两端发展。 

  为此,自2006年开始,政府已加大力度运用各项宏观经济手段,力图更多地通过市场力量推动竞争,实现行业优胜劣汰,促进产业转型。继去年9月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之后,今年6月国家继续出台调整出口退税的政策,以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7月又公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对列入限制的纺织纱线、面料等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并配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目的是实现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等地区的梯度转移。 

  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外贸”、提高能源标准门槛、严格审批制度等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图从源头上制止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企业和项目的实施,对环保违法、违规企业,将视情况中止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期限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对印染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大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被关停,其他企业也增加了环保成本。 

  此外,为抑制投资增速过快,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5次加息、9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既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也使投资规模得到进一步控制。为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减少不合理贸易顺差,我国自2005年7月进行了人民币汇改,至今年11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突破7.4,截止到11月13日今年已累计升值5.32%。人民币汇率频频走高,使企业在从加工到交货单的短短时间内,利润就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原本微薄的利润本就因原料涨价,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而削减,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出口企业举步维艰。这一切都将迫使企业去思考改变,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最终走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来。行业结构、市场供求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数量型增长模式受抑制  中部地区产量增加明显 

    在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调控下,数量型增长模式已得到初步抑制,产量增长回归理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生产印染布349.72亿米,同比增长9.50%,占布类总产量的95.09%,增速比布类产量增速低2.67个百分点。2005年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增长18.88%,2006年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增长10.21%。可以看出产量增长正逐年下降。  

  东部沿海五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是我国印染布主要生产地区,2007年前三季度五省产量累计达314.5596亿米,同比增长13.70%,占总产量的89.95%,在行业的生产中占比较为稳定。而中部地区各省份产能均出现明显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江西省,2007年前三季度其产量同比增长120.33%。西部地区的甘肃省产量同比增长249.71%,云南省产量同比增长86.78%,四川省产量同比增长58.37%,但其它省份产量出现下降,如贵州省产量同比下降25.63%,重庆、陕西产量也出现下降。加工贸易政策效果初显。 

节能减排冲击大  印染业投资加速回落  

    今年以来,印染行业投资增长缓慢,而自4月份国家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和其他宏观政策以来,从5月开始,印染行业投资增幅出现明显下降。1~6月投资同比开始出现下降,且这一趋势不断加大,到1~9月印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已达8.04%,与上年同期印染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50.79%形成鲜明对比。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际完成投资额58.67亿元,而纺织工业实际完成投资1836.37亿元,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33.13%,印染行业投资增长低于纺织工业4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今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对印染行业冲击最大,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印染行业中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新项目投入得到控制,国家正引导企业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先进生产力建设方面来。注重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是企业未来投资的方向。 
  
    进口逐年减少  出口增长面临转型 
  
    我国的印染布出口主要指六大类产品,依据其出口所占份额的多少,依次是合成长丝织物、纯棉染色布、T/C印染布、纯棉印花布、棉混纺染色布、棉混纺印花布。2007年前三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同比增长6.70%,贸易顺差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0%。贸易顺差增幅从2006年起大幅下降,从2005年前三季度的33.20%降至2006年同期的17.62%,今年略有回升,说明自2006年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减少贸易顺差作用较明显。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推动下,近年来印染企业加大开发力度,生产出越来越多能替代进口的产品,印染产品进口逐年回落。2007年前三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口数量19.14亿米,同比减少8.32%,进口金额24.88亿美元,同比减少2.71%,进口平均单价1.30美元/米。2005年同期进口金额同比减少1.55%;进口平均单价1.19美元/米;2006年同期进口金额同比减少1.65%;进口平均单价1.22美元/米。可见进口产品平均单价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印染布出口以低档品为主,增长过快状况得到遏制,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平均单价逐年走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2007年前三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数量85.47亿米,同比增长3.52%,出口金额7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4%,出口平均单价0.87美元/米;而2005年同期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99%,出口平均单价0.81美元/米;2006年同期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52%,出口平均单价0.82美元/米。在重重压力下,出口企业面临市场优胜劣汰的洗盘,提高产品档次,调整出口结构将是企业做出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