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自由贸易 纺织业永远的梦想

来源:中国贸易报 (2005年12月30日) | 发布日期:2005-12-31

      2004年以来,我国某些纺织品的出口已出现'井喷'迹象,如不加以适当调控,我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度增长将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低价竞销、经营秩序混乱将招致国外采取更为强烈、广泛、手段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利益”,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景峰教授告诉记者。

  2005年,一个多事之年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来,中国纺织业就没有消停过,“特保”阴影一直笼罩在中国纺织企业头上,梦想中的自由贸易迟迟不见到来,纺织业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大喜大悲的日子。对他们来说,2005年,是一个多事之年。

  美国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个对我国采用“特保条款”和“纺织品限制条款”的国家。美国政府一直想在纺织品争端中,抢先设置所谓的“安全保障”,以缓解国内工业的压力,因此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抵制不断加强。随着配额制的取消,美国的策略除想方设法提高中国纺织品出口门槛外,还特别强烈要求中国削减对国内企业的保护,进一步开放市场,以便美国的特种纺织品能更便利地攻占中国市场。从2003年底美国首次提出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到今年对我19种纺织品设限,美国可谓绞尽脑汁。11月8日,绵延半年的中美纺织品谈判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在《谅解备忘录》上签了字。

  虽然欧盟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的抵制在力度及频率上都远不及美国。但对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可能会被中国产品垄断,以及欧盟新增10个成员国在纺织服装方面缺乏竞争优势的担忧却令欧盟忐忑不安。2005年1月初,欧盟纺织业界联合正式提起申请,要求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6月11日,我国与欧盟就未来三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增长达成协议,到2008年欧盟对我纺织品全面开放。

  中欧、中美都达成了协议,避免了贸易战的爆发。中国重新被美欧拉回配额时代。

  在中欧、中美协议中,欧美承诺克制使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即“242条款”。

  新壁垒登场根据财政部的公告,自2006年1月1日起,纺织品出口关税将被取消。

  关税取消后,企业真的就能够松口气了吗?明年真的能“多收三五斗”吗?

  赵景峰认为,2006年的纺织品出口并不会一帆风顺,发达国家很可能以新的壁垒形式为我纺织品设置障碍,反倾销、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新的壁垒都有可能降临到纺织企业头上。

  赵景峰认为,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国内纺织企业大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在出口形势相对严峻下仍存在侥幸心理,对纺织品贸易预警监控系统等应对策略漠不关心。同时企业普遍缺乏行业自律,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等了解不深,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由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应诉,又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抵制的步步进逼提供了可乘之机。

  赵景峰同时指出,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制成品的原料部分,如纱线、面料和必需用品,需要多次进出海关,因此纺织服装贸易对海关关税的高低非常敏感。从2005年起,虽然因为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使得供货商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消失了,但是各国之间不同的海关关税以及不同的优惠政策仍然继续存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以后,区域内的贸易合作必然对区域外的贸易征收歧视性关税。

  而长期研究跨国公司的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黎友焕博士则进一步指出,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它将在一度程度上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他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已经有约35000家企业接受这类审核,超过50000家企业将随时接受检查。发达国家通过推行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来限制我国的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其非关税壁垒的手段之一。

  以“变”制“变”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日前在“中纺圆桌论坛首届年会”上指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就签订了与纺织品出口相关的“242条款”和“16条款”(反倾销条款),这两个条款都不利中国纺织品出口,但这是中国入世的承诺。此外,中国有近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些因素都将有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新的限制。

  市场是残酷的,也是风云变幻的,不能适应,就必须退出。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历史看,“盛极而衰”是一个规律。我国纺织业若想走出这种历史怪圈,就必须有所转变。

  黎友焕认为,面临配额取消后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的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有品牌,才能成为后配额时代真正的受益者。

  为此,他建议:第一,利用美欧日内部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扭转直接对垒的贸易形势;第二,必须加快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第三,改变低价竞争模式,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进行技术创新;第四,探寻“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同时加强与投资国的资本联系,以减少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第五,开拓多元化市场,大胆“走出去”,到中南美、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

  赵景峰强调,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转轨已是势在必行,实现发展战略转轨是我国纺织工业能否抓住新时期历史机遇,实现第三次跨越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孙际文指出,纺织企业应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有效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置新的贸易壁垒。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