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解惑国内面料企业产品开发现状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7-10-25

    近日,记者与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李斌红副主任就国内面料企业产品开发现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关于创新动力:面料企业真的了解客户需求吗?

  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斌红有独到见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保住原有的客户甚至扩大客户群体,不但要满足客户的要求,更要积极了解“客户的客户”,即去了解终端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流行变化越来越快,不但要求面料生产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加强,做到摸清变化、依样画瓢、保证交期等方面,而且开始要求面料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主动参与到“制造流行”的工作中。某机构在一项针对女装品牌的调研中,关于“面料供应要求”一项上,最重要的是保证交期,同时70%的受访企业都希望面料提供商能给予设计支持,而不仅仅限于产品提供。这一点充分说明服装制造商与面料供应商之间在设计理念上的沟通与互动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最终合作。

  服装厂商或采购商已经开始关注新型纤维等问题。这种形势下,面料生产企业应该采取主动,比客户想得更远,而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设计思路,甚至,很多国际知名的面料企业会与服装厂商或采购商共同开发和销售新产品。例如男装品牌应主要考虑织物风格的变化;女装、童装则可偏重花色图案的设计;运动服装品牌应更多考虑功能性和色彩等等。

  关于创新思路:开发新产品到底有多难?

  什么才是“好的新产品”?李斌红副主任说:“我们认为,好的新产品是能保证交期,带有流行元素且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一般来讲,提早赶出交货期是品牌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用“快速”赢得市场,是ZARA等相当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品牌的成功原因所在,面料供应商如果主动掌握一些前瞻性的规律,提前做好研发准备,保证产品交期的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一谈起创新,企业家往往觉得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事实并非如此。李斌红副主任解释说,其实创新分三种:模仿型创新、改良型创新和真正的原创。元素重新组合,色彩、组织结构变化等都是创新的方式。她用韩国人织造的经纱印花面料举例,经纱印花原来是用在传统真丝绸上的一个工艺,而韩国人将这种工艺用于化纤面料织造当中,不但保留了该工艺的特殊效果,还比以前更有竞争力。以往,很多企业只知道模仿真丝的手感、质感等等,而当下的模仿创新则需要从丝绸纹样、工艺效果、艺术特征上进一步把握。改良创新是让不成熟的技术逐渐完善和成熟,这种创新容易保证质量稳定。比如解决麻类纺织品的抗皱问题,可以用后整理手段实现,也可以和其他纤维混纺来平衡。

  另外,企业应该提前定位自己的客户体系和产品体系。如果自身的客户体系一直是低端的,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开拓市场,例如一家年产600万米的企业,可以尝试用550万米做常规产品,50万米来尝试拓展新的客户。这样在不影响整体收益的情况下,稳妥地做一些革新。

  关于百分之百的原创,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专家建议企业只要拿出1%~2%的产能比例来做就可以。因为绝对原创的东西,没有人能准确预知它是否被市场认可,但完全不做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原创可以为企业产品提供新的创意点,并促进产品开发人员的创新精神,提升整个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

  尝到创新甜头的企业不在少数,提前闯出创新之路的福建众和纺织股份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已经可以达到30%。与其有着同样“好运”的还有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山东如意集团等,他们都是依靠准确的预测和专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了与客户的对接,成为客户所依赖和信任的供应商。

  关于创新体制:产品开发的背后是什么?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无从下手。针对这个方面,李斌红副主任认为:企业应该先建立机制、培养人才,再规范产品研发的流程并逐步完善整个管理体系。“产品开发”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等“硬指标”,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新产品有效营销等“软指标”都对产品开发和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建立一套顺畅的“研发生产线”,绝不是单纯的“出新品”就能实现的,它包括研发部门和企业所有部门的密切配合,产品开发部门拿出新产品开发创意方案,技术部门来评估其实现的可行性,销售部门来评估市场认可度及接受度,最终实现新产品的商品化。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