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国纺织面料及辅料生产和进出口现状

来源:纺织贸促会 | 发布日期:2007-10-16

    在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纺织面料、辅料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和提升,面料和辅料产业成为这个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个产业的发展促使整个纺织产业链的景气度上升迅速而健康。 同时,建立并推进符合我国独具特色的面料和辅料生产及对外贸易体系,成为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迫切任务。目前,在面料和辅料产业的高端环节,阻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是装备落后、研发能力欠缺和自主品牌不足。当前,我国纺织面料和辅料业已经进入大规模洗牌期,业界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提升面料和辅料水平和培育自主品牌作为产业升级发展的战略重点。

    生产现状

    1、纺织面料

    我国是纺织面料的生产大国,同时又是纺织面料的消费大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的三年内,国家拿出贷款上百亿元人民币支持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染整、织造、纺纱、纤维和设计开发领域进行系统和配套的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带动和引导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以及行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据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统计,目前我国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纺织面料规模企业有8万家,诞生了像阳光、如意、达利、美尔雅等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我国面料在品种、品质、档次上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批新型面料不断涌现,如赛络菲尔、牛奶丝、OPTIM、大豆蛋白、纳米面料、天丝、彩棉、化纤仿毛、莱卡等等,有些常规面料的品质与质量则接近甚至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面料产品的档次在日益提高,组织结构也在向高支高密、多纤混纺交织和功能性发展,竹纤维、木代尔、天丝、超细旦、改性粘胶、牛奶纤维……等新型纤维在面料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快的增长。我国新颖面料的开发生产也正在不断增长;如浙江“富丽达集团”采用3-5种纤维混纺交织的仿毛面料,“振亚纺织”多纤混纺交织的西装面料,“兴达布业”多纤交织提花的高档女装面料,无锡“庆丰”的高档防羽绒布等不仅内销市场兴旺而且受到国际市场欢迎;但总的来说,我国面料行业的情况仍趋在中低档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款式新颖、花色品种对路的新产品供不应求,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纤维在面料中应用推广不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县的面料生产快速发展,仅从第13届intertextile 上海面料展的参展商就可发现,近200家来自绍兴县的面料企业积极参展,而且75%以上的是私营企业。这些企业注重企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生产面料,成为我国面料产业中的生力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面料上下游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11596家,增加到2006年的17364家,增加49.74%;工业总产值从7521亿元增加至11960亿元,增加59.01%;资产合计从6827亿元增加至9389亿元,增加37.53%;销售收入从7254亿元增加至11620亿元,增加60.20%;利润总额从208亿元增加至409亿元,增加96.83%;出口交货值从1880亿元增加至2509亿元,增加33.50%;从业人数从393.39万人增加至461.93万人,增加17.42%。我国面料行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给国家经济、财政、出口、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我国面料产量完成377.61亿米,同比增加17.45%,2006年的面料产量达到437.87 亿米,同比增加13.76%。2007年上半年,我国面料产量合计为233.83亿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3.47%;其中产量最大的省市是山东省,产量为55.72亿米,为省市龙头;其次是浙江省,产量54.15亿米;然后是江苏省,产量35.92亿米;第四为广东省,产量14.24亿米;湖北省13.69亿米,占第五;河北省13.07亿米,位居第六;第七是河南省,11.03亿米;福建省10.55亿米,占第八;四川省3.83亿米,位居第九;陕西省3.76亿米,为第十名;辽宁省3.42亿米,居第11名;安徽省2.71亿米,荣立第12名。上述12大省市2007年上半年的产量合计为222.10亿米,占全国2007年1-6月总产量的94.98%。

    从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变化情况看,2007年上半年,我国面料行业中相对于每米单位的面料产量而言,其单毛利为1.97元/米,单销售(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为0.30元/米,单管理(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为0.56元/米,单财务(单位产品的财务费用)为0.29元/米,单三费为1.15元/米,单非常(单位产品的非经常性损益)为0.08元/米,单利润(税前利润)为0.75元/米,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单位产品的实际税前利润为0.82元/米。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以“Fabrics China中国流行面料”系统工程已经启动。通过在intertextile面料展期间“中国流行面料趋势发布及优秀产品展示活动”集中展示来自中国参展商的原创性纺织产品,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时尚元素,展示中国企业对时尚追求以及积极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形象。

    2、服装辅料
    
    我国服装辅料行业产能十分巨大,规模宏伟。统计显示,我国服装辅料的总产值约是面料总产值的30%左右。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生产服装170.02亿件,其中机织服装80.96亿件,针织服装88.64亿件,服装成品所需辅料的产值约1750亿元。目前,我国服装辅料行业正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是本质性改变,市场重组、行业重组成为辅料企业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将为企业在一轮洗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基础。

    如拉链,我国年产拉链约300亿米,销售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拉链第一大国,但却称不上强国,拉链产品的品质和创新程度与日本YKK等国际名牌相比差距较大,在高端服装、箱包等配套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拉链业面临的问题反映了整个服装面辅料行业大而不强的共同尴尬。又如纽扣,发达国家90%以上的西服采用尿素纽扣,尿素纽扣的花纹能与各种牛角、木纹相媲美,而且硬度高、耐磨性好、耐干洗、耐紫外线;此外如取材于海水及淡水珍珠贝壳的贝壳纽扣,金属纽扣--特别是由贵金属、仿贵金属(如镀18k金,镀银等)正在成为服装公司辅料采购的重点;天然材料纽扣,如坚果扣、椰子扣、牛角扣、宝石扣等将成为流行亮点,特别是宝石纽扣将用于配衬高档时装;免缝纽扣是指不用线缝,而直接由纽扣上所带的某些附加装置连接在服装上的纽扣,这种纽扣将在各类休闲服装上得到广泛使用;功能钮扣,是一种高科技新潮纽扣,除了有连接服装的作用外,还具有发散香味、药性理疗、储能发光等让人意想不到的功能。  

    目前,随着我国服装辅料产业的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日本、欧洲服装企业已开始在中国采购辅料,甚至欧美高档品牌也指定在华的外资企业为辅料供应商,外资服装辅料企业与中国服装企业的合作明显增多。

    进出口

    1、纺织面料出口

    我国面料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四个省,出口额约占全国面料出口的80%。这些地方的面料各有特色,浙江以染色布为主,江苏以色织布为主,广东以色织牛仔布为主,山东以纯棉坯布为主,家纺面料的开发生产则以江、浙两省为主,特别是海宁、余杭,其家纺面料的近80%出口。

    我国加入WTO后,面料出口连续几年高速增长,2001年到2006年这五年间面料出口数量年均增幅达到15.47%,而金额年均增幅达到20.37%。可以看出面料出口金额增幅超过数量增幅,平均价格不断提高,竞争力稳步提升。2000年,我国面料出口平均价格是每米0.77美元,到2006年已经达到每米0.94美元,2007年上半年又升到每米0.99美元,几年中价格增长了近三成。虽然与进口平均价格相比仍有差距,但由此也可看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面料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水平、企业品牌开发都有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纺织面料的发展,产品结构调整成为面料竞争力提升的一大原因。

    我国的纺织品面料出口额从2004年357.6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522.54亿美元,增加46.09%;纺织品面料进口额从152.73亿美元增加到163.54亿美元,增加7.08%;纺织品面料产量从294.75亿米增加到437.87亿米,增加48.56%;面料坯布单产值(面料坯布工业总产值/面料坯布产量)从19.14元/米改变为20.48元/米,增加7.04%;显示纺织品面料出口增长幅度远高于进口增长幅度,顺差增加明显,表明我国纺织品面料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所增强,档次和技术含量也有所提高。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面料(不包括针织面料,下同)出口82.96亿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72%;出口金额82.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平均单价0.99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32%。面料出口数量减少,价格略有增长,量减价增的趋势非常明显说明面料行业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正在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2007年上半年我国面料出口超过一亿美元的市场达到21家。香港市场稳居第一,金额超过12亿美元。欧盟27国占列第二,金额超过8亿美元。孟加拉占第三位,金额超过4亿美元。金额超过3亿美元的有5大市场,分别为越南、韩国、阿联酋、贝宁和印度尼西亚。

    此外,我国主要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经编织物,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香港、欧盟、美国、越南和俄罗斯。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经编产品(包括经编面料及应用经编织物的各类制品)出口从20世纪末开始大幅增长。2005年我国经编织物(不含产业用及窄幅织物)出口金额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11%,2006年出口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70%,增幅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而2007年1-7月我国经编织物出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3%,增幅继续下滑,值得引起思考。

    我国面料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两项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整个面料出口的九成以上。2003年以来,我国面料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金额所占比重稳定在81%左右,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所占比重稳定在15%左右。2007年上半年我国面料一般贸易方式出口66.63亿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65%;出口金额66.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5%;平均单价1.00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26%。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3.23亿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97%;出口金额13.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2%;平均单价0.99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1.24%。

    从2006年9月15日起,国家调整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低为11%,下降两个百分点。退税率的下调将主要影响一般贸易出口,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企业为规避一般贸易出口退税下调的影响,有意扩大加工贸易的出口。随着2007年8月23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其中就包括面料。短期来看这将冲击面料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影响下半年面料贸易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2、纺织面料进口

    我国是纺织面料生产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高档面料主要依靠进口。两年前,我国75%的高档纺织面料主要依靠进口,现在同样有不低于50%的高档面料需要进口。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左右,服装企业每年进口面料需用汇60亿美元。虽然已诞生了阳光、如意这样的能生产高档纺织面料的大型企业,但国产面料要想完全替代进口,特别是高档面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口面料在我国纺织产品进口中仍然占显赫地位,其进口金额占纺织产品进口总额的34.1%,一直保持着进口纺织产品主力军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口服装所用的面料需要花费60亿美元从国外进口,到了2003年,在出口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面料的进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而且108.18亿美元的面料出口额超过了58.69亿美元的进口额,这给世界面料业一个震惊。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面料进口总额154.90亿美元,同比增加1.42%,占纺织品及服装进口总额170.99亿美元的90.59%;2006年,我国面料进口总额为163.54 亿美元,同比增加5.58%,占纺织品及服装进口总额180.51 亿美元的90.60%。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纺织产品(含纺织品、服装及原料,下同)进口128.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11亿美元,同比下降5.95%。其中面料进口83.32亿美元,所占比例达64.16%;原料进口37.60亿美元,占29.3%;服装进口8.39亿美元,占6.54%。由此可见,面料仍在纺织产品进口中占据主力地位。

  2007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进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七类商品,即面料、纱线、棉花、羊毛、工业用纺织品、服装和化纤原料。七类商品进口共计117. 02亿美元,占91.21%。其中进口增幅最大的商品仍然是羊毛,增长55. 64%,达到9.31亿美元。除棉花外,其他五类商品均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在1.92%~8.5%之间,其中面料增长5.23%。

  今年上半年面料进口呈上升趋势,改变了去年微弱下跌的局面。除丝织面料外,其他面料的进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在2.57%~8.97%之间。

  我国面料进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四大市场的进口额所占比均在10%以上。其中,日本位居第一,所占市场份额达23.86%,其他三大市场的比例分别为19.14%、16.76%和10.14%。我国从上述四大市场的面料进口量增价跌,进口平均单价下降幅度颇大,在8%至21%之间,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有利于降低面料进口单价,使面料进口量大幅度上升,进口金额略有下降。

  我国五大面料进口省市中,广东省一枝独秀,今年上半年进口面料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9.96%,占全国面料进口总额的40.89%;浙江省的面料进口大幅上扬,增幅高达22.17%,其他三省市出现微弱下降,下降幅度在1.78%至2.12%之间。

  从贸易方式分析,加工贸易占绝对优势,进口金额占92.77%,达到40.58亿美元,一般贸易仅占5 .4%,达2.36亿美元。从增长幅度看,一般贸易潜力很大,增幅高达27.66%,加工贸易的增幅只有3.9%。
 
    3、辅料出口
   
    近年来,我国才开始出口一些服装辅料,出口方向主要的中国香港、孟加拉、印度、俄罗斯等,出口量极少,大部分为缝纫线、衬布,拉链等,但档次较低。据统计,我国2006年出口的各类服装辅料约5350万美元,与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470亿美元相比的比例极小。

    4、辅料进口

    自从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开始大规模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以来,大部分订单的服装辅料需要采用有客户自己提供服装辅料,在海关备案进口再复出口,特别是吊牌、商标、洗水、拉链、里衬等。但缝纫线进口的数量和金额最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缝纫线达1627万公斤,同比下降7.23%,进口金额达8718万美元,同比下降2.26%。虽然进口金额和数量都有所下降,但平均进口单价却升高了5.51%。说明我国进口的缝纫线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上升。其中,按重量计含棉量在85%及以上的非供零售用的棉缝纫线进口金额达117.7万美元,同比增长3.93%,进口数量下降了10%;非供零售用的合成纤维长丝缝纫线共进口3837.50万美元,同比下降6.74%,进口数量下降了10.14%;非供零售用的人造纤维长丝缝纫线金额达143.58万美元,同比下降17.23%,进口数量下降了21.66%; 供零售用的合成纤维长丝缝纫线金额达226.4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4%,进口数量增长251.67%。2007年年1-6月,我国进口的缝纫线中,有个别品种呈现金额增长,数量下降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供零售用的合成纤维长丝缝纫线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用纺织材料包覆的橡胶线及绳进口达1288.44万美元,粗松螺旋花线进口达308.72万美元。这说明,我国自产的缝纫线质量和品种都有所提高。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国加工的供出口的大部分高档服装所需的辅料,例如男女装、便服及运动装的高级系列衬里、特制的钮扣和拉链(包括金属、锌及尼龙拉链)、精致花边及丝带、捆条带、管线及其它边饰等,必须进口,否则进口商拒绝下单。

    在第2006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期间,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辅料及配饰生产企业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组委会于展会现场首次设立了“时尚辅料演绎区”,吸引了众多观众。第13届届展会期间,将在W3号馆辅料专区继续设立“辅料展示区”,汇集国内更多辅料行业的优秀产品进行集中展示,辅料专区将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的亮点,以此推动中外企业在服装辅料领域的开发、交流、贸易与合作。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