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欧美政策影响纺织品市场
配额取消后美欧 纺织服装进口正常
在配额体制下,配额成本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但是,配额取消以来,纺织服装的总体进口价格并未大幅下降,而是基本保持平稳,汇率和出口结构对总体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配额取消后第一年美欧纺织服装进口正常。美国2005年纺织服装进口金额为892亿美元,增了7.1%,进口数量.508亿平方米,增长8.3%。而过去10年(1995—2004年)间,美国纺织服装进口金额年均增长率为7.4%,进口数量年均增长率11%,可以看出,在配额放开的情况下,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增幅甚至比配额限制情况下还低一些。
欧盟25国2005年前3季度纺织服装进口金额545亿欧元,增长3.7%,进口数量742万吨,增长4.9%。进口金额增长率低于欧盟15国过去10年的进口年均增长率4.7%。同美国一样,配额开放也并未使欧盟市场出现进口激增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出口各有得失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墨西哥、约旦、中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等东欧和北非国家的主要市场则为欧盟。
中国2005年对美欧纺织服装出口增幅较大,金额增长54%,数量增长44%,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从上年的17.5%提高到25%;2005年前3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增长45%,数量增长40%,市场份额从上年的22%提高到30%。
东盟国家中,柬埔寨出口成为最大亮点。虽然曾被认为将是配额取消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柬埔寨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对美欧出口合计还增长了9%,其中对美出口增长了20%。
南亚市场中,印度、孟加拉成为赢家。印度在美欧市场均取得增长,2005年对美出口增长27%,2005年前九个月对欧盟出口增长16%。2005年孟加拉对美出口增长19%,出口单价也保持平稳。
中东和土耳其保持出口稳定增长。2005年前9个月,土耳其对其主要市场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增长3.2%。
南撒哈拉非洲国家的出口受到了一定打击,北非和东欧对欧盟的出口也有所下降。另外,墨西哥近几年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一直持续下降,2005年,墨西哥对美的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9.4%下降至8,1%。
美欧贸易政策成为 影响纺织品贸易的主因
虽然配额已经被取消,但在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出口的道路上,美欧贸易政策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在多层面对限制性原产地规则、非正当性贸易救济措施以及高关税等问题予以关注。
贸易协定受惠国在享受免配额、免关税优惠的同时,也受到严格的原产地规则的限制。这些原产地规则要求受惠国使用美国和欧盟的原材料(纱线、面料、辅料和服务),从而剥夺了这些国家在市场中取胜的关键因素——灵活性。事实上,制定这些原产地规则的初衷只是为了向美欧本国制造商提供保护。
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关税一直比其他一般工业品高,而发展中国家在设定关税时则明显将纺织品关税与其他工业品关税区别对待。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应利用多哈回合谈判来解决这一不平衡问题。
贸易政策的限制性影响并不仅限3.2%于限制性原产地规则和高关税的作用,还包括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例如,巴基斯坦床单对欧盟的出口由于被征收反倾销税遭受到严重打击。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达成,使欧美承诺在今后几年内克制使用“纺织品特保条款”,虽然为今后几年中国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奠定了稳定局面,但国外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仍在多边场合大造舆论,试图寻求其他手段或工具来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其目的就是在2008年后继续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因此,在今后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仍很可能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