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退税调整:山雨欲来风满楼
尽管商务部7月26日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消息予以了否认,表示最近没有对出口退税问题作出评论,而且目前并没有下调的动向。但是有关“出口退税率将大幅降低”的传闻,依旧令绍兴县不少企业在这个炎炎夏日感到丝丝凉意。
退税,外贸企业永远的伤痛
以后外贸生意更难做了!这是绍兴县飞翔外贸公司纺织公司陈良根董事长“风闻”出口退税率将下调的说法时的“第一反应”。他介绍:“现在纺织行业的毛利大概在3%~4%左右,除去各种费用,净利润也就2%左右;因此,出口退税若再降低,将令许多企业出现‘零利润’。前一次出口退税从15%下调到13%,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旧疮没愈又添新伤……”他说,“再下调,哪里还有什么利润空间……”
不少经营者纷纷表示,假如出口退税果真下调,纺企将难以承受。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原因,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已非常薄。不少海外采购商不愿意承担由此增加的成本,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如果立即实施,纺织业至少在短期内将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调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应该说,出口退税是不完备的税收政策。我国出口商品平均退税率高达13%。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较低,低价出口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中举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殷芳举说,“在面临产能过剩、WTO原则规范以及国外反倾销等形势压力下,中国外汇储备依旧继续大幅增加,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顺差加大,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政府极可能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牵制一下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提高门槛促使企业朝附加值高产品出口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相信的是:出口退税的调整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殷芳举认为,出口退税的调整,表明出口退税作为一项政策,其作用的内涵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从单纯的补贴出口性政策,转变成了有限制、有鼓励的弹性政策。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必将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我国供给与需求质量的提高。
当然,也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退税下调会直接导致国货重新进口。采用把已出口的货物再次进口,来享受进口保税的优惠,这会导致进出口总量的虚增,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中国经济自身的利益,造成大量的浪费。
应战,经营者要打一套组合拳
“今年的秋季是第100届广交会。但是今年的形势对参展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商家竞争激烈,利润始终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即便参与,也不会轻易接外贸订单……”奇诺家纺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永华说,“当然,我们会主动改变经营策略,一则从出口转为内销,以减小出口的风险;再则发展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推陈出新,把经营主动权牢牢把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从退税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保证在与同行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稳定发展。”
“修炼内功非常重要。”俞永华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等等举措都不失为较好的尝试。打造国际纺织之都不是造几栋大楼喊几句口号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对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外销与内贸双管齐下,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国内市场,适合外销的继续加大出口,尽量减少附加值低的产品,提高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同时企业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绍兴县中举纺织品有限公司索性直接把业务委托给外贸公司经营,化解风险,因此,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出口退税政策会对业绩产生影响。
现在,绍兴县企业普遍认识到,自戕只会让外商渔翁得利,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该加强行业内协调,强化行业内团结,应对万一出口退税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县企业不能打价格战,要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不把出口退税作为赢利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创新,纺织之都走向国际舞台
浙江永利经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幼琴认为,随着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我县也出现了纺织印染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有些企业停留于简单的来料加工、订单式加工、贴牌生产,在全球纺织贸易的博弈中,大量企业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实力……
周幼琴说:“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打造国际纺织之都、建设创新型企业是绍兴县轻纺企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虽然创新的难度很大,少数厂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但由于开发成本较高,收回投资的周期较长,再加上款式流行周期较短,往往难以为继。因此,政府要大力扶植,行业更要自律;对侵犯知识产权单位应该予以严厉惩处。我们绍兴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创新研发和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和档次不断变化,我们应该用‘绍兴创造’的基本标签,来逐步走出退税阵痛和阴霾,用自己的实力,走向国际舞台的最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