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坚持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开拓行业质量工作新领域
--杨东辉副会长在2006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
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为了总结和表彰2005年~2006年期间,纺织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优秀企业、卓越领导者、优秀推进者,以及本年度行业获“五一劳动奖状”的国优班组所在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在山东泰安,召开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首先让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在座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本年度纺织行业QC小组活动的特点
1、2005年纺织行业的QC小组活动在协会和全总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双方领导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QC小组数量由去年的109个上升到今年的115个,创新型小组数量也由去年的9个上升的今年的11个。经层层筛选,共有67家企业被各地区推荐到行业协会。其中按行业分:棉纺有33家,毛纺有4家,丝绸有4家,化纤有10家,印染有3家,家纺有3家,机械有10家。从以上统计数字可看出,行业棉纺企业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按企业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仍是行业质量工作的主力军。
2、在本年度参评的企业中,注册小组数为2825个,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数为34699人,QC小组普及率为22.8%,成果率为75.81%,可计算的经济价值为2.66亿元人民币,QC小组专职管理人员462人,兼职人员2672人。而企业对参加QC工作人员的奖励金额:国优(总额)20.55万元,省市(行业)优(总额)80.97万元,企业优(总额)302.2万元。奖金总额约占可计算的经济价值的1.5%。这说明企业对质量工作人员的小奖励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本年度参评的企业普遍对标准认证工作都很重视。从目前国家品牌战略推进中对各项认证证书的重视,到国外各采购商在验厂中对企业各项认证证书的要求,都迫使我们企业在原有ISO9000族证书的基础上加紧开展ISO14000、ISO18000,以及生态纺织品和计量认证方面的工作。例如德棉集团和唐山三友这两家企业,目前就同时拥有ISO9000、ISO14000、ISO18000以及OEKO TEX STANDARD100证书,取得了进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并依靠自身的产品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像富润控股集团、浙江洁丽雅集团、帛方纺织集团、西北二棉集团、黑牡丹(集团)股份等单位在标准认证方面做的也很突出。例如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进行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德棉恒丰还进行了计量认证。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以及国家对企业标准工作要求的新动向。
二、行业发展过程中在创新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行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但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具体表现在:
1、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阻碍了纺织工业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化纤行业虽然高一些,也仅达0.47%。利用高新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化纤品种和规模化生产企业都还较少,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纤维如芳纶、碳纤维的开发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仍需进口;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开发和材料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高附加值纺织品和服装的开发。
行业对纤维回收利用和循环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对可再生纤维、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技术、环保型产品和“三废”治理的研究开发都存在较大差距。
2、纺织品服装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
目前,国内高档纺织品服装市场大多被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国内出口企业多以贴牌加工、OEM为主,贴牌加工出口企业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左右。纺织行业虽然已有175个中国名牌,但还没有一个世界名牌。培育自主品牌除了在提升产品自身的物质品质和文化品位方面尚需付出更大努力外,企业传统管理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企业出口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和控制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掌控营销渠道,成为纺织行业迈进高端供应链和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
三、“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质量工作的要求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就是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方面,要求制定重要的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其二,是在加快发展制造业方面,要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其三,是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要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等。
四、“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质量工作的重点
1、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品牌战略,要在全行业树立“创新是灵魂”的思想。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要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纺织产业技术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所谓“灵魂”主要体现在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在产品质量、功能、品位方面推陈出新,并能在时尚潮流中保持抢先一步,通过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产品构思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教育创新从而获得高附加值。
2、要继续在全行业树立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注重企业品牌和创新的企业典范。要在全行业提倡原创精神,并促进和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提高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创新能力。
3、在巩固ISO9000族认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国际社会的要求,大力加强行业企业ISO14000、ISO18000、生态纺织品认证、计量认证、社会责任认证的力度,使我国的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
4、根据国家和行业在节能、节水、环保方面的约束性指标的要求,大力创建行业节水、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环保节能降耗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行业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同志们,让我们团结起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行业质量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