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从容“出手”争取主动
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布后不久,就传来了美国业界对我聚酯短纤反倾销正式立案的消息。该案是继欧盟对我聚酯短纤征收反倾销税后,美国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又一次发难,也成为中国纺织品在美遭遇反倾销的第一大案。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121.6%,年均增长17.2%;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24%;贸易顺差从392亿美元增长到1004亿美元,年均增速20.7%。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迅速,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恶化纺织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发难者”不仅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的表述,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再次得到应验。当“狼”一次又一次“造访”的时候,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不夸张地说,在WTO这个大家庭里,我国还仅仅处于小学生的水平,我们的纺织行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诸多形式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所产生影响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应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有效措施,在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方面经验不足,抵御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以反倾销为例,在政府的指导、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行业预警工作近两年来已得到明显加强,并针对案件全过程为企业打反倾销案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服务,目前最为缺失的,却恰恰是作为应诉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主动参与。以印度绸缎反倾销案和美国聚酯短纤案为例,当“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在行业协会已经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并在国内组织召开相关企业的预警会议几个月后,不少涉案企业仍持观望态度,迟迟不肯行动,甚至怀疑“狼是不是真的会来”,在积极应诉和参与损害抗辩这一关键环节上,仍停留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远远滞后于事态发展的状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一位人士曾忧虑地指出,企业打反倾销案件在经验上的不足还在其次,意识的薄弱与滞后却是最为致命的。不仅如此,在以往行业经历过的反倾销案件中,行业内的大企业在提交损害抗辩这一打赢案件的关键环节上,尚未充分起到领军作用。一些企业在行业预警后虽然进入了工作程序,但在行动上却未能跟上节拍。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不足,被列为“十一五”规划中当前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之一。既然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使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那么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扎扎实实地从点滴实践开始行动起来。在近年来欧盟对我国最大的一起反倾销———化纤布反倾销案中,涉案金额达4.87亿美元,56家应诉企业在商会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为最终获得较低的分别税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取得历史性突破,最终保住了出口市场。但面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各种反倾销案件,大部分涉案企业还没有“出手”,仍处于被动状态。当由于意识的缺失而导致我们的优势产品被征以高额的反倾销税率、被迫退出一些主要市场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121.6%,年均增长17.2%;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24%;贸易顺差从392亿美元增长到1004亿美元,年均增速20.7%。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迅速,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恶化纺织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发难者”不仅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的表述,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再次得到应验。当“狼”一次又一次“造访”的时候,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不夸张地说,在WTO这个大家庭里,我国还仅仅处于小学生的水平,我们的纺织行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诸多形式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所产生影响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应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有效措施,在充分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方面经验不足,抵御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以反倾销为例,在政府的指导、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行业预警工作近两年来已得到明显加强,并针对案件全过程为企业打反倾销案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服务,目前最为缺失的,却恰恰是作为应诉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主动参与。以印度绸缎反倾销案和美国聚酯短纤案为例,当“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在行业协会已经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并在国内组织召开相关企业的预警会议几个月后,不少涉案企业仍持观望态度,迟迟不肯行动,甚至怀疑“狼是不是真的会来”,在积极应诉和参与损害抗辩这一关键环节上,仍停留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远远滞后于事态发展的状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一位人士曾忧虑地指出,企业打反倾销案件在经验上的不足还在其次,意识的薄弱与滞后却是最为致命的。不仅如此,在以往行业经历过的反倾销案件中,行业内的大企业在提交损害抗辩这一打赢案件的关键环节上,尚未充分起到领军作用。一些企业在行业预警后虽然进入了工作程序,但在行动上却未能跟上节拍。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不足,被列为“十一五”规划中当前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之一。既然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使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那么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扎扎实实地从点滴实践开始行动起来。在近年来欧盟对我国最大的一起反倾销———化纤布反倾销案中,涉案金额达4.87亿美元,56家应诉企业在商会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为最终获得较低的分别税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取得历史性突破,最终保住了出口市场。但面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各种反倾销案件,大部分涉案企业还没有“出手”,仍处于被动状态。当由于意识的缺失而导致我们的优势产品被征以高额的反倾销税率、被迫退出一些主要市场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