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06年前5个月我输欧美纺织品出口呈现新动向

来源: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7-10

     2006年是中欧和中美纺织品协议正式实施的首年,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并未因此迎来预期的平稳增长,出口增幅反而大幅回落,其中,输欧美纺织服装贸易更是不容乐观,设限与非设限产品出口同时面临困境。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纺织服装73.1亿美元和65.1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11.5%和1.4%,增幅分别回落38.4个百分点和73.7个百分点;欧美市场在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5%迅速下滑至27.8%。

  前5个月,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欧美呈现以下2大新动向不容忽视:

  一、配额价格高企推动输欧美受限产品出口价格明显上涨,订单转移倾向加剧

  今年起国家对输欧美的受限纺织服装产品全面实行配额管理,在市场普遍良好的预期下,有限的配额资源价格被疯狂炒高。4月结束的输欧美受限纺织品配额招标中,各类别产品的最低中标价均高于去年,其中,输美222类针织布的最低中标价几近去年的6倍。高企的配额价格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直接推动输欧美受限产品的出口价格大幅上涨。前5个月,我国输欧、美受限产品的价格指数分别高达159.9和137.6(去年同期=100,下同)。按HS10位编码统计,在今年与去年同期均有出口记录的328种输欧受限产品中,价格上涨的多达268种,占81.7%;而369种输美受限产品中价格上涨的有291种,占78.9%。其中,输欧的合成纤维制女裤、棉制T恤衫和输美的棉制女裤、化纤制男衬衫等主要品种的出口平均价格涨幅都在30%以上。

     受限产品出口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我国企业长期依赖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今年前5个月,我国输欧、美受限产品的物量指数仅为44.2和48.0,多数主要品种出口数量的跌幅都超过30%。与此同时,欧美一些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无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幅均超过我国,印度1季度甚至取得44%的高增长速度。随着欧美订单的“走失”,前5个月,我国31类受限产品出口欧美呈大幅下降态势,仅为22.9亿美元,下降31.5%。受其影响,今年前5个月,我国输欧、美受限产品的平均清关率分别仅为21%和17%,出口形势日趋严峻。当前,为提高纺织品配额使用效率,国家加大了对浪费配额行为的处罚力度,配额价格疯涨势头虽有所抑止,但订单回流却将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二、部分非设限主要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遭遇欧美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风险陡增

  与受限产品出口数量锐减相反,部分输欧美的非受限纺织服装产品却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以出口欧盟的非设限主要产品为例,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欧盟棉制女式便服套装341.2万套,增长6.4倍;合成纤维制男式上衣403.7万件,增长60.9%;连裤袜及紧身裤袜1051.5万条,增长47%;以上3种产品的出口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712.1个、22.4个和48.7个百分点。此外,棉制男衬衫在去年同期出口激增92.7%的高基数上,继续以49.9%的增幅高速增长,共出口2905.1万件。

  “中欧协议”外部分非设限产品的迅猛增长引起了欧盟的密切监测,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11个成员国于今年3月向欧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自我国进口激增的男梭织衬衫、袜子等8类产品发起“反倾销”。据统计,去年我国该8类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总额达19亿美元,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优势产品出口欧盟受阻,还极易引起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效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在受限产品出口订单转移倾向显现的同时,非受限产品遭遇反倾销等贸易保护的风险又有所加剧,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的双重困境亟待引起重视。为化解危机,及时扭转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不利局面,建议:一是改进和优化纺织品配额管理办法,提高招标门槛,严格打击非理性倒卖配额行为;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出口;三是转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单纯依靠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努力开创自主品牌,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