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立足行业 以展促贸--纺织贸促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
《中国展览》记者专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
图为张延恺常务副会长(右一)陪同中国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王光亚(右三)
参观在纽约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
3月28日,2006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季)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揭幕;同日,2006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启帷;3月2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全新登场……北京的春天是纺织的花季,在这些知名的纺织服装系列大展中,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以下简称纺织分会)都是主办单位之一。
在这一系列的盛会之前,纺织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的忙是可以想象的,各类接待、接受采访的时间也安排得非常紧张。不过在和《中国展览》记者谈起他深爱的纺织行业,谈起纺织分会的展览工作时,他却把话题拉到了18年前。18年,纺织人和贸促人都见证了一个行业分会起步、成长、壮大,一个个展览会的创办、扩大、成名。
十八年,以作为赢得地位
记者:作为中国贸促会的行业分会,纺织分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张延恺:1988年以前.中国贸促会只有各省市的分会,没有行业分会。1 988年的6月28日,贸促会首批5个行业分会成立,我们纺织分会是其中之一。
我们分会刚开始成立时只有8个人.有一个展览会。在经费上,当时就没有国家投入,按当时的说法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接受中国贸促会和纺织工业协会的双重领导。在工作职责上,我们按双重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为会员和行业服务的工作。
记者: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纺织分会的人员和项目情况怎样?有多少会员?主、承办了哪些展览会?
张延恺:应该说,经过18年的发展,我们纺织分会在行业内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现在我们有70名员工,会员单位已有4776家。由我们主办承办的展览会有9个,覆盖了纺织的整个产业链:纺纱、织布、服装、印染、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化学用品、纺织机械等。领域也是覆盖纺织行业的三大产业: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业和产业用纺织品业。
来华展览会的规模到2005年每年已达到32.3万平方米,每年有9至10个展会项目。出国展从无到有,目前应该说,国际纺织行业知名的展览会我们都会组织会员参加,同时,我们也组织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来参加我们的品牌展会。而我们在海外有自办展,就是每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展览会,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今年,我们还想在欧洲也办一个和美国这个自办展同类的展览会。
依托纺织行业和国际贸易开展工作
记者:目前纺织分会的展览工作非常突出,您认为,作为一个行业分会,纺织分会之所以能参与主办、承办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行业展览会,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张延恺:从展览的发展角度说,我们分会发展得比较快。我想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的发展。
我们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能够抓住“纺织行业”这四个字,紧紧地依托在行业的背景下做展览会。行业的背景给了我们市场和空间,我们在行业内对展会的选题比较清晰。根据纺织行业在不同时间的特点选题。1995年,我们创办面料展就是因为当时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面料的生产成为我们国家纺织服装业、特别是服装业的基础。展会的举办非常受企业的欢迎,面料生产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开始时面料和家用纺织品合在一起办展,展会叫纺织面料、辅料及家用纺织品展,后来我们国家纺行业发展很快,所以我们就决定把家纺展单做一个品牌。这就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现在这个展会面积已将近7万平米了。
同时,我们还抓住“国际贸易”这四个字。改革开放以后,海外的企业也愿意到国内来。因为我们与国际上大的展览公司是有密切的联系和深入的联系。这也是我们贸促分会办展的优势。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纺织行业发展得很快,去年出口额已达到1130多个亿,在这样国际贸易出口势头下,所以我们的会展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现在我们的展会从参展商的数量和国际贸易观众的数量,从我们整个服务水平来说都是很好的。
选题与合作是我们办好展览会的基础
记者:您认为目前纺织类展览会在招商招展方面,是否还会受一些行政力量的影响?和地方政府办的纺织服装类节庆活动比起来,我们协会办展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张延恺:现在国内有13.5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从纺织服装行业的资本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已占到不足8%,而服装业仅有3%。大部分企业都是私营的。私营企业没有必要听从谁的行政命令,只是自己认为哪一个展会值得参加,就会主动来报名,如果企业觉得你的展会不行,凭你主办方怎么动员,人家都不会来,即使人家看你的情面,第一次来了,感觉不好,下一次就会非常迅速地退出。所以在我们这个行业,行政干预的因素已很小了。
现在挂纺织行业挂中国国际字头的品牌展览会基本都有我们的参与。各省市的纺织、服装展览会也很多,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也有一些规模很大的展览会,有的地方政府支持的相关节庆活动现在看来前景不太好。地方上好的展会我们会支持的,但是也有些展会也会盗用我们的名义,说是我们支持的等,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所以我认为在纺织服装类展会的竞争中,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我们主办的展会在价格上很高的,但是参展商还是争相报名,今年面料展还有4000多平米的面积安排不了,参展都在排队。
所以说展会办得好不好,关键看选题和参展商、观众的组织。因为我们在参展商里面也是有选择的。也许一个展览会在办第一届时,只要能有个报名参加我们就让他们来,但是办到我们现在的程度,就应该对参展商有所选择,包括我们的国际买家。因为展览会的成功和影响力关键还是看办展单位理念和服务。
记者:您认为与国际知名展览机构的合作,对我们办展过程中服务水平的理念的提升有什么意义?能长期进行共赢的合作基础是什么?
张延恺: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起步较早。1995年就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合作,办面料展、家访展、纱线展、无纺布展等。我认为,和海外专业办展机构合作是一种好的模式,他们对展会的一种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把他们比较优秀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东西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从行业看,我们这条路走得比较对。现在我们已加入世贸组织.服务的开放已日益扩大。我们是用合作的方式促进这方面的开放。
我们的很多展览项目都是与公司、同行业其它协会合作的,在合作方面.我们也会有不同认识,但是我们能够经过磋商达成共识。中西方文化、中国的国情,都是我们在与外方合作时需要磨合的方面。我们会在信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当然在财务上要明晰,合作是双方都得利益。没有这个合作是没有基础的,分工也很重要,我们和法兰克福合作,双方每年应该做什么都分得很细的,落实得也很具体。
我们现在有些展览已与合作单位成立了项目公司,比如服装服饰博览会,我们已与服装协会等几家主办单位成立了项目公司。其它的也要相继成立项目公司。
自办展对行业和外贸意义重大
记者:在国外办自己的展览会一直是我们出展的理想境界,您认为纺织分会能在美国连续6年办自己的展览会,最主要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张延恺:我们分会刚成立时没有出展项目,后来开始组织会员企业先期去参展国外的展览会,国际上大的展览会我们都去参加。但是参加国外的展览会也会在某些方面受制于人。
2000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了.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愿望更加强烈了。这年春节后,我们用了5个月的时间在美国纽约筹办中国纺织品贸易展览会。企业去美国参展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们也就是在这个展览会上,找到了很多美国的买家。很简单,美国的客户到我们的展览会上看到企业展出的产品,直接与企业联系,这样就减少了中间贸易公司的环节。所以这个展览会不但很受参展的中国企业欢迎,很也受美国买家的欢迎。2005年纽约市议会向分会及我本人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奖牌.表彰并感谢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为促进中美纺织服装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及促进纽约市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我想在美国办展最重要的是让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了我们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虽然这个展览会受签证、配额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也在坚持。
所以我认为展览会还是要向专业化发展,越细越好。自办展不宜总做综合类的,就做一个产业的某个部分,这样买家就会专一.目的很明确。这样的展览会我们还是要推出,所以今年我们还要在德国办一个纺织的自办展。现在纺织行业进出口实行登记制,有生意随时都可以做,应该说这也给企业到国外参展一定的政策支持。
有效解决展览会上的知识产权问题
记者:知识产权问题是今年展览业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知识产权纠纷高发的纺织类展会组办单位,贵分会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延恺:应该说.我们对展会的知识产权问题认识得很早,也是非常重视的。1997年,我们的面料展办到第三届时,发现家纺馆本来第一届参展商很多,第二届就减少了。所以在第三届招展时我们就去了解情况,听到有些国外的参展商反映,他们感到在展会上设计方案最容易被抄袭。因为家纺展出的窗帘、床上用品等的花色、图案.很容易被模仿和抄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请了有关法律部门进驻展会现场,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而对我们的会员和参展企业,我们也多次对他们进行教育。有一年我们组织企业去国外参展,只有我们带的这个团没有发生一起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现在我们每个展览会的招展书上,都会有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前段时间还让会内的企业搞了知识产权宣言.500多家企业共同参加。现在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例,我们感觉更是有法可依。我们还会对会员单位逐渐从法律知识上进行培训。相信这也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企业保护意识提高了就会好的。
今年2月10日,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调解中心成立。我们认为分会做展会是一方面.为企业进行调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一种服务,我们招收的工作人员里面也有专门学法律的.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想让企业知道今后发生了事情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解决,这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