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中国家纺代表团的欧洲“破冰之旅”
特别关注:
为寻求更多的中国家纺业与欧洲家纺业合作与交流的机遇,帮助中国家纺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家纺大舞台,近期中国家纺代表团飞往欧洲,与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家纺协会进行了面对面沟通——
通往欧洲的“破冰之旅”
在“金狗旺春”的狗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家纺代表团的一次欧洲之行,为2006年中国家纺行业拓展国际家纺市场与合作空间带来了几许新的期待。
2006年1月12日-1月2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带队,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迎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秘书长杨兆华,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伟成及杭州柯利达纺织装饰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恩校等组成的中国家纺代表团一行应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德国纺织工业协会、汉诺威展览有限公司、西班牙纺织协会及意大利纺织协会的邀请,赴欧洲进行了为期9天的参观及交流活动。
此次如此集中、如此深入的中欧家纺业界的高层次交流,尚属首次。中国代表团带着合作共赢的期待、带着坦诚交流的渴望踏上欧洲土地,感受到的是同样的渴望和期待。
德国:细微之处感受惊喜
到法兰克福时,正值第36届法兰克福国际家纺博览会召开。在德国纺织工业协会、德国家纺协会及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安排下,中国家纺代表团一行于13、14日参观了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
在流行趋势馆,Heimtextil潮流趋势分析专家、著名设计师Gunnar Frank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亲自陪同他们参观,对2006/2007家纺流行趋势馆的陈列做了逐一细致的讲解和介绍。Gunnar Frank指出,本届展会以“蓝色世界、蓝色激发灵感”为主题,新趋势的方向以“材质-心灵”把生活领向物质世界。
在德国家纺协会及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全程陪同下,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多家欧洲知名家纺企业的展位。在八号展馆,来自比利时的专门生产高科技装饰布(如防火、抗菌、可吸收分解室内污染空气的窗帘布)企业Schmitz-Werke GmbH+Co.总经理看到中国的家纺代表团来参观时,高兴地把自己的最新高科技窗帘产品介绍给来宾,这种具有能分解室内污染空气、散发香气、抗菌、阻燃的窗帘产品引起了中国家纺代表团成员的极大兴趣,当下就有企业要求跟他们合作。在5号展馆,比利时家纺协会主席、Santens家纺公司总裁Jean-Baptiste Santens对中国代表团的参观表示欢迎,“给你们看一些非常好的产品”,他兴奋地带者代表团成员参观展位,指着一些毛巾产品介绍说:“这是我们用来自中国的竹纤维生产的毛巾新品,非常柔软。是毛巾市场上的尖端产品,也是我们公司今年的主打产品。”
大家在沟通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呼吁:各国家纺企业太需要交流了。
杨东辉会长建议定期召开世界家纺协会联谊会,由各国家纺协会轮流坐庄,为各国家纺企业发展建造一个沟通平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秘书长杨兆华认为全球家纺协会应该通力合作,为希望合作的企业提供对接交流的机会,帮助企业找到称心如意的合作伙伴,此举将对解决困扰中国家纺企业的印染问题、设计问题和品牌营销问题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Jean-Baptiste Santens非常赞同这个建议,专门开香槟酒来庆贺。他已经计划今年八月去上海参观中国国际家纺博览会。
代表团还走访了专门生产高档毛巾的Vossen公司、专门制作床垫及羽绒制品的Paradies公司、专门生产功能性原料的Trevira The fibre Company等公司的展位,与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月13日晚,代表团成员应法兰克福展览公司邀请,参加了名为Get Connected的大型开幕酒会。面对来自全球200多位家用纺织品行业的同行,杨东辉会长作了有关中国家纺市场现状及前景的报告,薛伟成董事长则就海外同行及产品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和如何与中国同行合作进行了演讲。
1月14日下午,代表团成员专门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总裁会谈,深入讨论了如何能使更多的中国家纺企业在法兰克福的国际家纺展(Heimtextil)亮相,并对双方合作的每年一度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前景进行了探讨。
1月16日,在德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安排下,代表团还赴汉诺威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DOMOTEX地材展。主要参观了DOMO公司及国际羊毛纺织品组织的展位。同时与地材展的主办单位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纺织服装协会的主席就中欧纺织品贸易、进口限制、中国家纺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会谈。
欧洲纺织协会总裁Mr. Filiep J. LIBEERT原来对中国纺织品的大量出口持坚定的反对立场,但是这次会谈中大家欣喜地发现他的立场有了改变。他在会谈中表示,欧洲纺织界欢迎中国纺织业与其合作、竞争;中、欧纺织业是互补、互惠的关系,欧洲纺织业并不害怕中国纺织业,也并不需要任何保护措施。只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中欧纺织业一定能达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西班牙:交流之中坦诚相见
1月17日晚, 西班牙CIE(Consejo intertextil espanol)为中国代表团的到来举办了隆重的欢迎晚宴。1月18日上午,代表团与西班牙家纺协会、西班牙针织协会、西班牙棉纺协会及法兰克福西班牙分公司等进行了座谈。
在听取了西班牙方面做出的年度纺织品报告后,杨东辉会长就中国家纺市场的发展,薛伟成董事长就如何开拓中国市场,尤恩校董事长就中国企业如何注重原创设计与产品开发等分别进行了演讲。
西班牙纺织协会副主席Mr. Julian Lazaro Meseguert坦率地说出了西班牙纺织企业普遍的担忧:中国纺织品在2005年配额取消后出口西班牙的数量增长过快,大大高于西班牙出口中国数量;欧、美与中国就纺织品谈判中得到的不同待遇等问题,杨东辉会长也都予以解答,得到了在座西班牙同行的赞赏和肯定。
1月18日下午,代表团应邀参观了西班牙著名的装饰布生产企业Sati Group Textile, 在其副总裁Mr. Enric Crusafont Costa的介绍下,参观了企业全套生产流程,并对其独特的全电脑控制物流环节进行了深入了解。
意大利:彼此之间更需合作
1月19日,代表团一行又前往与意大利米兰与意大利纺织协会、意大利家纺企业及法兰克福意大利分公司进行了会谈。
中国代表团的报告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意大利纺织协会主席Pretti S. p. A.、总裁Mr. Carlo Grezio介绍说:“意大利一些纺织企业认为中国企业是威胁,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目前中国企业出口意大利的产品多是意大利企业在中国加工后返销至意大利的,印度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希望今后的意大利企业在中国加工的产品能销售至世界范围。希望双方能有更多的合作。实际上中国产品进入世界还需努力,需要增加市场经济的透明度,减少企业虚假账的情况。”
杨东辉会长表示:欢迎意大利企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因为1、中国人认可意大利品牌,认为意大利品牌是是品质和档次的保证;2、中国与印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纺织集群的完善,产业链的完整,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的成本。3、中国现在90%以上的纺织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报表不会欺骗自己。虚假报表只是极个别的现象。
薛伟成董事长指出:中国变化日新月异。“喜来登”在澳大利亚销售并不好,成本也高,与“罗莱”合作后,价格降低,并通过“罗莱”遍布中国的700多家店面大大提高了在中国的销售量。我们欢迎这种合作,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
Rivolta Carmignani SPA的 Mr. Aldo Rivolta提出:在中国合作风险较大,经常会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信任度不够;其次,意大利纺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去中国太远,获得信息不易。意大利协会未能像德国协会一样强有力的组织起会员企业共同赴中国考察,也没能像中国协会一样带着企业到欧洲来考察,获得商机。他希望协会能尽早组织相关活动。
杨东辉会长对他的这些担忧充满自信地解答道,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事件近年来已越来越少。2005年的Heimtextil中甚至发生了中国企业诉印度企业侵权的现象。薛伟成董事长表示:侵权、抄袭现象在中国的大公司已经绝迹。我们不能保证小公司没有这种现象,但是也越来越少。尤恩校董事长则结合自身实例给意大利同行消除疑虑:“柯力达”在与美国设计师合作之初,美国人也提出同样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美国设计师只负责画稿设计,由他们在美国注册,我们在中国注册,生产,定期沟通。这样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版权。
意大利企业及协会成员还对中国高档市场的容量;如何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中国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等问题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显示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杨东辉会长、薛伟成董事长及尤恩校董事长分别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结语
“真没想到欧洲人对中国家纺代表团此行如此重视。所到之处是周到的安排和深入的交流,尤其是当地协会安排的陪同人员自始至终服务左右,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令我们非常感动,也深味其中渴望合作的诚意。”代表团成员之一、纺织贸促会展览部黄尺木主任对此次欧洲之行感触颇深。
杨兆华秘书长高度概括了此次欧洲之行:“中国家纺代表团通过此次出访,直接与海外家纺协会的建立了联系,增进了了解,宣传了中国的市场;通过参观、交流,了解了国外家纺行业的最新发展状态,明确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出访模式是新颖的,代表团由企业CEO参与,介绍中方企业是如何进行市场运作。整个代表团发言,有宏观有微观。实用!”
态度决定未来。中欧双方都对彼此未来的合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诚意。在整个的行程中,中国家纺代表团在向海外协会宣传中国家纺市场及企业现状的同时,也更深地了解了欧洲家纺市场及他们对中国家纺业的看法。
杨东辉会长将此次欧洲家纺之行形象地比喻为:“我们轻轻推开了那扇过去互相设防的‘门’。通过这扇半开着的‘门’,让中国和欧洲家纺业都看到了彼此合作的希望和机遇。虽说打开这扇‘门’不能说完全消除欧洲企业长久以来对中国家纺业的偏见,但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中国家纺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可以说是中国家纺业甚至是整个纺织业在欧美再次设限后的一次‘破冰之旅’,为今后中欧纺织品方面的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葛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