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棉纺增值税“高征低扣”

来源:第一纺织网 | 发布日期:2008-08-11

    自今年3月份以来,业内对于政策面扶持的期盼就不曾继绝过,不过,利好政策却是迟迟没有出台。而就在7月的最后一天,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终于让市场见到了实质性的利好政策。虽然2个点退税幅度低于预期,实际作用恐怕也难以立即改变纺织贸易整体格局,不过,笔者认为这并不重要,关键这是一个好的开端,退税上调的象征意义要更甚于实际意义,这也说明国家对事关民生的纺织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依然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当然,纺织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多层次的,并不是单单一个出口退税就能全部解决的。实际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只是预示着国家对纺织行业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开始。未来还会用什么样的政策陆续出台?业内猜测颇多。笔者不妨结合行业现状及政策影响面大小,对此进行简单评估与前瞻,供业内参考。下面主要谈谈棉纺织业已经呼吁了十多年的“高征低扣”不公平政策。
  
    我们知道,纺织工业是国内市场化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竞争最充分、资源市场国际化最明显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劳动就业、出口创汇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2007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遇到了严重困难。特别是棉纺织企业经营发展非常艰难,税赋压力大,企业效益普遍低下。今年l-5月棉纺织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6亿元,增长18.5%,增幅下降7.55个百分点。利润123.2亿元,增长15.9%,增幅也下降了34.5个百分点。1-5月棉纺织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54%,低于去年3.93%的平均水平。
  
    根据现行增值税制度(94年开始执行)规定,我国棉纺企业(一般纳税人)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4%的差额税费由企业成本负担,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承担了高税赋,削弱了竞争力。这意味着棉纺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将购进的棉花按原价卖出,同样要负担税收,即所谓的“高征低扣”政策。这一政策显然不利于我国棉纺行业发展,本应得到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但在增值税上却高征低扣,令棉纺行业在与其他工业相比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利润极其微薄,大多数企业已经在亏损边缘。
  
    棉纺织企业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以一家年用棉量为5万吨的大型国有棉纺企业为例,1吨原棉按平均价13600元计算,全年棉花采购费用总计约68000万元,按13%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7823万元,而如果按17%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9880万元,税率差价达2057万元。这对于属于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从棉纺织全行业角度来测算,也就是说棉纺企业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本环节没有实现增值,也要多缴纳约3%的增值税(以棉花占棉纺织业加工成品值中的70%计算)。第一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棉纺企业累计消费棉花约1000万吨(其中,国产棉约780万吨,进口棉约220万吨),原棉均价约13600元/吨,棉花按13%抵扣进项税,增值税高征低扣造成了棉纺全行业即便没有形成增加值,全年同样要负担税收约41.15亿元(详见题图),而2007年1-11月棉纺行业利润总额也仅为243.67亿元。因此,棉纺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明显重于其他行业,这和国家重视为劳动密集性产业减轻税负等成本压力的现状是不相符合的,影响了企业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认为,国家对棉花等农产品实行低税率,这体现了国家对这部分货物的特殊照顾,这种照顾的代价应该由国家支付。但由于存在税负转移,实际上这种照顾的代价是由购进低税率货物的纳税人(比如棉纺企业)承担了,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尽快化解棉纺企业亟需政策扶持与增值税上存在不公平待遇的矛盾,将棉纺企业从“高征低扣”的税赋中解脱出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至合理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解决增值税高征低扣这一问题大致有三条途径:
  一是可将棉花等农产品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恢复到17%。这样做可以统一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增值税销项,但这样会超过农产品增值税的实际负担水平,并对物价上涨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二是可降低棉纺企业的销项率为13%。这样做可以体现对农产品加工的税率优惠支持,但会对纺织下游企业造成新的不公平;
  三是对因高征低扣部分即征即退。这样,既解决了对棉纺企业的高征低扣问题,同时,又避免了前两种办法所带来的弊端,笔者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为增强国棉的竞争力,在实施棉农补贴政策的同时还可以考虑税收返还:规定国内企业凡使用国产棉花按17%抵扣增值税(外棉则继续按13%抵扣增值税),其中的7%返还给农民,这样即可以提高中国棉花的价格竞争力7%,也有利于解决当前国棉销售困难的局面。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