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企出口提价能力正趋于衰竭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出口综合价格指数提高幅度为8.08%,数量增长幅度为8.90%,同期纺织出口额增长了17.70%,二者对于出口的贡献率基本相当;但自二季度开始,我国出口价格增幅开始加速回落(详见题图),这直接致使上前7月我国纺织出口综合价格指数升幅减缓至3.52%,数量增长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纺织出口额增长幅度也降至个位数水平的8.92%,价格对于出口的贡献率显著低于数量。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当不能继续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压力,企业效益出现整体性的大幅滑坡便成为危及行业生存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也是7月以来国家积极采取系列措施来缓解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面临困难的原因所在。
其二,美国、香港、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订单流失较为严重。 第一纺织网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增长幅度仅为5.21%,较2007年大幅回落了5.5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香港数量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到-8.12%与-20.41%,另一重要出口市场日本,数量增长也仅仅达到0.18%。四大传统出口市场中,只有欧盟受益于配额取消及其经济的相对稳定而一枝独秀,数量增幅达到19.96%。笔者认为,造成对美国等主要市场纺织出口数量锐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美国次贷带来的需求疲软所累。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需求的放缓十分明显,不少美国中小买家已经不再下单,即便如沃尔马等国外销售巨头也纷纷加大了压价紧逼的力度;而由于香港是出口美国的主要中转地,出口遭受重创自然也难以避免。二是提价空间已经接近极限。我们知道,纺织出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更是过度饱和,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出口价格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不提价无法生存,提价幅度过大又往往面临丢掉整个客户群的风险。因为现在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出口纺织品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我们的比价优势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为此,各路纺企不得不咬牙承担成本上升以及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汇改三年,我国纺织出口美元成本累计增加了约60.89%,而出口价格平均提升幅度仅35.88%,在短期内继续提价很难实现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已经全面步入了高成本挤压利润的最艰难时刻。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出口追求的目标,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也是大势所趋。但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在价格与市场份额之间寻求到一 个合理平衡点,处理好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让企业树立信心看到希望,防止因纺织出口出现“硬着陆”而造成行业剧烈震荡,则应是决策部门必须要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