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出口退税上调能否拯救纺织业 “一根稻草”能否“起死回生?”
2008年8月1日,坊间流传很久的消息成为现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提高到13%,同时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包括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极其制品、零号锌、部分涂料、碳素阳极等。
青岛业界对于两个点的上调,除了“感动”、“看到政策暖风”外,同时也表示两个点其实难以消解今年以来成本的快速上升,甚至不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但业内普遍受到了鼓舞,出现了比较积极的情绪,也许是因为退税的象征意义要更甚于实际意义,至少说明国家没有放弃纺织业。
纺织企业感叹“雪中送炭”
8月的政策刚刚出台,江苏省便作出了积极反应,在黄金时段新闻中给予大篇幅报道,并且开始反思国家对纺织行业较为激进的宏观调控政策,讨论为达到产业快速升级的目标,瓦解了纺织业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是否值得?
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山东省也对困境中的纺织给予了高度重视。7月中旬,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由秘书长亲自带队,在全省重点城市、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聆听企业的困难。省纺织协会秘书长滕惠珍总结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主要是“能源价格高涨、土地使用税翻番、融资困难、人民币升值等几方面。”
对照如此之多的减利因素,就可以理解企业纷纷感叹“雪中送炭”的心情了。
即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人民币三年累计升值21%,仅2008年上半年就升值了7%,全年影响利润达5000万元人民币。即发集团还要为新劳动法的规定多支付劳动保险100万元,应付电价上涨的费用、翻番的土地使用税,综合来看,企业利润降低了15.2%。”
像即发集团这样规模大、贸易额大、职工多、用工又非常规范的企业,纺织服装业在上半年遭遇到的所有难题他们几乎都能遇到。这位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能源价格上涨飞快,纺织企业的重要能源蒸汽像坐上了直升飞机,从135块涨到了240块,将近翻了一番。2个点的出口退税正好补贴了蒸汽涨价的费用,恰逢其时。
青岛庄正集团董事长黄玉珍说,由于庄正的贸易额不高,出口退税带来的好处也就不很突出。然而人民币升值吃掉的利润确实给企业造成了困难。过去100万日元能兑换8万元人民币,现在只能兑换6万多了,大致一算,企业每年减利在40万元左右。
黄玉珍说:“企业经营千头万绪,这里两个点,那里两个点,累计起来就费用不菲了,所以2个点的上调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纺机企业称未受影响
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纺织机械的年产量为600亿元人民币,已经是世界纺机的重要基地。仅以胶南为例,这个中国纺机名镇为代表的青岛纺机,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达88家,产值52亿元,其梳棉机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3/4,喷水织机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2,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
受纺织服装业的连带影响,全国纺织机械市场也受到了不少影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多家出口型纺织企业停工,一些企业倒闭,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纺织机械的产量和销量下降了大约20%,亏损企业达198家,亏损面为20.5%。
东佳纺机负责人称,因为有很多去年的订单,纺机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反应相对滞后,销售收入也与去年持平。“但由于焦炭价格上涨了156%,利润较去年下滑。”
该企业负责人说,东佳纺机从去年开始生产高档设备,出口形势达到了历史最好。暂时来看,诸多减利因素尚和退税上调均未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企业一直以来的运行情况比较好,“没有什么负担”。
“一根稻草”能否“起死回生?”
劳动力、能源、土地使用税,今年上升额度都不小,但纺织品的总价并未上涨,说到底是中国纺织品还不具备议价能力。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坊间就有小道消息流传,猜测出口退税可能上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传言态度暧昧并不否认,更加坚定了人们的猜测。
8月1日,政策出台,业界在欢欣之余,另一个担忧也浮出水面。由于对此次上调形成了预期,外商极有可能已经准备好在订单时提出要求,让企业无法独享利益。一些以成本和价格为主要衡量因素的外国采购商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分蛋糕的机会,国内同行也极有可能围绕这2点大做文章,竞相压价。如果这些担忧变成现实,2点的政策福利可能最终是“甜了外人”。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持续资金紧张,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出现资金断链之虞。海珊集团负责人说:“按照目前政策,企业进口原料仍要交进口保证金,这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国家给纺织业定的基调是过剩产能,应予以淘汰,银行也就普遍不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一方面,出于对自己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银行即使给纺织企业贷款,也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调20%—30%,让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银行对企业方没有完全做到信息公开,发放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时银行把贷款收回,迟迟不再发放贷款,让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愈加紧张,运转受到严重影响。
可以说,出口退税上调只是缓解了出口企业的部分资金压力,但并未扭转中国服装企业的艰难局面。目前一些纺织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张,从而导致企业的应对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调节能力和持续发展。
上调2个百分点,对利润的贡献或许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而今年企业的总体成本已经上升了15%到20%。出口退税上调对企业来说,只能起到一个短期作用,也许不出几个月就会被消解在人民币升值中,这次出口退税调整并不能改变行业的命运。
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青岛市经贸委行业处张志友谈到对本轮政策调整的理解时说:“2%的目的是,既让企业松口气,又让企业适度保持压力,迫使他们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他的话可谓一语道破实质。
从长远看,纺织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关心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等措施来应对国内外严峻的市场形势,求得生存和发展。凤凰印染有限公司在这条路上播种的早,收获也早。
凤凰印染董事长戴守华说:“今年凤凰印染销售收入达6.5亿,创汇8000万美元,利润较去年上升54%,企业发展比较健康。”
凤凰印染的产品主要出口非洲和欧洲,由于技术过硬,蜡染的布匹不掉色变形,在非洲非常受欢迎,目前国内只有凤凰一家可以生产。有南方企业看到这块利润,考察后想要生产,最终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而放弃。据戴守华介绍,为了保持技术先进,凤凰印染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线,解决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青岛,凤凰印染是个积极的例证,品牌经营的很好,最早由产业衍进转向资本衍进,给青岛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是凤凰的路是否就普适于所有纺织企业,也是值得商榷。很多高档产品主要服务于少数的高端客户,也就是说,它可能并不适合多家企业的大批量生产。正如戴守华所言,企业发展有行业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而凤凰的成功多数取决于个性的发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之路,也许是个比产业升级更具挑战的话题。
很多青岛的企业人士都表示,能够理解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是难以接受;知道怎样才能摆脱困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做起来困难重重。艰难的生存环境将加快纺织行业的洗牌进程,企业本身两极分化会更趋明显。一部分企业通过产品开发,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提升竞争力,获得大发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成本及资金压力下被迫关停。说到底,纺织企业必须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因为只有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青岛业界对于两个点的上调,除了“感动”、“看到政策暖风”外,同时也表示两个点其实难以消解今年以来成本的快速上升,甚至不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但业内普遍受到了鼓舞,出现了比较积极的情绪,也许是因为退税的象征意义要更甚于实际意义,至少说明国家没有放弃纺织业。
纺织企业感叹“雪中送炭”
8月的政策刚刚出台,江苏省便作出了积极反应,在黄金时段新闻中给予大篇幅报道,并且开始反思国家对纺织行业较为激进的宏观调控政策,讨论为达到产业快速升级的目标,瓦解了纺织业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是否值得?
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山东省也对困境中的纺织给予了高度重视。7月中旬,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由秘书长亲自带队,在全省重点城市、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聆听企业的困难。省纺织协会秘书长滕惠珍总结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主要是“能源价格高涨、土地使用税翻番、融资困难、人民币升值等几方面。”
对照如此之多的减利因素,就可以理解企业纷纷感叹“雪中送炭”的心情了。
即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人民币三年累计升值21%,仅2008年上半年就升值了7%,全年影响利润达5000万元人民币。即发集团还要为新劳动法的规定多支付劳动保险100万元,应付电价上涨的费用、翻番的土地使用税,综合来看,企业利润降低了15.2%。”
像即发集团这样规模大、贸易额大、职工多、用工又非常规范的企业,纺织服装业在上半年遭遇到的所有难题他们几乎都能遇到。这位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能源价格上涨飞快,纺织企业的重要能源蒸汽像坐上了直升飞机,从135块涨到了240块,将近翻了一番。2个点的出口退税正好补贴了蒸汽涨价的费用,恰逢其时。
青岛庄正集团董事长黄玉珍说,由于庄正的贸易额不高,出口退税带来的好处也就不很突出。然而人民币升值吃掉的利润确实给企业造成了困难。过去100万日元能兑换8万元人民币,现在只能兑换6万多了,大致一算,企业每年减利在40万元左右。
黄玉珍说:“企业经营千头万绪,这里两个点,那里两个点,累计起来就费用不菲了,所以2个点的上调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纺机企业称未受影响
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纺织机械的年产量为600亿元人民币,已经是世界纺机的重要基地。仅以胶南为例,这个中国纺机名镇为代表的青岛纺机,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达88家,产值52亿元,其梳棉机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3/4,喷水织机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2,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
受纺织服装业的连带影响,全国纺织机械市场也受到了不少影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多家出口型纺织企业停工,一些企业倒闭,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纺织机械的产量和销量下降了大约20%,亏损企业达198家,亏损面为20.5%。
东佳纺机负责人称,因为有很多去年的订单,纺机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反应相对滞后,销售收入也与去年持平。“但由于焦炭价格上涨了156%,利润较去年下滑。”
该企业负责人说,东佳纺机从去年开始生产高档设备,出口形势达到了历史最好。暂时来看,诸多减利因素尚和退税上调均未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企业一直以来的运行情况比较好,“没有什么负担”。
“一根稻草”能否“起死回生?”
劳动力、能源、土地使用税,今年上升额度都不小,但纺织品的总价并未上涨,说到底是中国纺织品还不具备议价能力。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坊间就有小道消息流传,猜测出口退税可能上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传言态度暧昧并不否认,更加坚定了人们的猜测。
8月1日,政策出台,业界在欢欣之余,另一个担忧也浮出水面。由于对此次上调形成了预期,外商极有可能已经准备好在订单时提出要求,让企业无法独享利益。一些以成本和价格为主要衡量因素的外国采购商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分蛋糕的机会,国内同行也极有可能围绕这2点大做文章,竞相压价。如果这些担忧变成现实,2点的政策福利可能最终是“甜了外人”。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持续资金紧张,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出现资金断链之虞。海珊集团负责人说:“按照目前政策,企业进口原料仍要交进口保证金,这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国家给纺织业定的基调是过剩产能,应予以淘汰,银行也就普遍不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一方面,出于对自己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银行即使给纺织企业贷款,也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调20%—30%,让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银行对企业方没有完全做到信息公开,发放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时银行把贷款收回,迟迟不再发放贷款,让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愈加紧张,运转受到严重影响。
可以说,出口退税上调只是缓解了出口企业的部分资金压力,但并未扭转中国服装企业的艰难局面。目前一些纺织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张,从而导致企业的应对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调节能力和持续发展。
上调2个百分点,对利润的贡献或许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而今年企业的总体成本已经上升了15%到20%。出口退税上调对企业来说,只能起到一个短期作用,也许不出几个月就会被消解在人民币升值中,这次出口退税调整并不能改变行业的命运。
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青岛市经贸委行业处张志友谈到对本轮政策调整的理解时说:“2%的目的是,既让企业松口气,又让企业适度保持压力,迫使他们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他的话可谓一语道破实质。
从长远看,纺织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关心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等措施来应对国内外严峻的市场形势,求得生存和发展。凤凰印染有限公司在这条路上播种的早,收获也早。
凤凰印染董事长戴守华说:“今年凤凰印染销售收入达6.5亿,创汇8000万美元,利润较去年上升54%,企业发展比较健康。”
凤凰印染的产品主要出口非洲和欧洲,由于技术过硬,蜡染的布匹不掉色变形,在非洲非常受欢迎,目前国内只有凤凰一家可以生产。有南方企业看到这块利润,考察后想要生产,最终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而放弃。据戴守华介绍,为了保持技术先进,凤凰印染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线,解决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青岛,凤凰印染是个积极的例证,品牌经营的很好,最早由产业衍进转向资本衍进,给青岛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是凤凰的路是否就普适于所有纺织企业,也是值得商榷。很多高档产品主要服务于少数的高端客户,也就是说,它可能并不适合多家企业的大批量生产。正如戴守华所言,企业发展有行业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而凤凰的成功多数取决于个性的发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之路,也许是个比产业升级更具挑战的话题。
很多青岛的企业人士都表示,能够理解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是难以接受;知道怎样才能摆脱困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做起来困难重重。艰难的生存环境将加快纺织行业的洗牌进程,企业本身两极分化会更趋明显。一部分企业通过产品开发,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提升竞争力,获得大发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成本及资金压力下被迫关停。说到底,纺织企业必须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因为只有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