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中部承接转移应把比较优势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2008年,各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东部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劳动力成本增高、土地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地区,GDP增长迅速,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再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扶持,有着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原区域,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必将影响产业的结构变化与区域分工合作模式。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此为背景,6月12日,在“2008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开幕当天,以“聚焦中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新机遇”为主题的“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举行,它就产业梯度转移中应注意的事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论坛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和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郑州领袖服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等领导参加了论坛并作重要演讲。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广东富绅集团董事长陈成才和上海世贸商城总裁田浩几位企业家参加了论坛,他们以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市场需求、政策需求、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及中部东部合作将带来的产业前景为主线,结合各自在企业投资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
6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应邀出席了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他结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重要分析。
杜钰洲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纺织服装强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生产力上,还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创新,也就是说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部先发展,中部崛起属于后发,所以,当前的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体现,是中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应仅仅是比较优势的转移,更应该是产业提升。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能使中国纺织工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梯度转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忽视产业当前的技术水平所处于的层面,不能转移落后的生产力,应该把先进的技术和比较优势相结合进行转移。中部、西部当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比较突出,在东部比较优势下降的时候,当然要更好地发挥中部的比较优势,但是,中部不仅仅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更应该建立在新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产业结构的转移不是要放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是要利用跨地区产业链的优势,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效率,提高技术改造能力,提高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郑州市是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这是它发展现代纺织工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梯度转移的条件。希望纺织服装产业的梯度转移,不会使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放慢脚步,能够促进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要促进高新技术进入纺织工业。
这里有一个很好例子。新疆的纺织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调整的时候起,到2003年、2004年左右还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但这几年,其产业整体赢利,出口大幅度增长。原因是什么?就是东西部联手发展产业链。
新疆过去的发展是一种封闭式的发展。后来,东部的品牌企业如雅戈尔、鲁泰等把自己的先进技术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进行了结合,把新疆的高品质产品与东部企业的国际市场进行结合,给新疆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从而带来了市场份额。而此前,东部的一些企业是自发地将自己的落后设备转移到新疆,结果无一获得利润。
当然,这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中部地区众多的只有200多名工人的小企业而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针对农村市场的民生企业,哪些是进入跨国产业链、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哪些是针对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要用不同的政策对待。
中部地区不仅有比较优势,还有创造优势,中华文化就是创作源泉。当然,全球化时代也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创造,但是,中国的文化元素已经被世界采用,中国企业自己却还不会用。对此,我们要“洋为今用、古为今用”,要使多种文化交融,用多种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要解决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时代的关系问题。因此,产业转移不能只简单地讲中部地区劳动力便宜而看不到创造力、科技力量和科技开发能力。
此外,产业梯度转移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对于企业的规模不应该太追求,而是应该大力发挥创造的力量。例如,意大利有3700家面料企业,每家企业的平均人数只有15个人,但去年的营业额却是91亿欧元。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意大利制造里包含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地区,GDP增长迅速,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再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扶持,有着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原区域,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必将影响产业的结构变化与区域分工合作模式。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此为背景,6月12日,在“2008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开幕当天,以“聚焦中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新机遇”为主题的“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举行,它就产业梯度转移中应注意的事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论坛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和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郑州领袖服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等领导参加了论坛并作重要演讲。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广东富绅集团董事长陈成才和上海世贸商城总裁田浩几位企业家参加了论坛,他们以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市场需求、政策需求、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及中部东部合作将带来的产业前景为主线,结合各自在企业投资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
6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应邀出席了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他结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重要分析。
杜钰洲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纺织服装强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生产力上,还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创新,也就是说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部先发展,中部崛起属于后发,所以,当前的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体现,是中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应仅仅是比较优势的转移,更应该是产业提升。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能使中国纺织工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梯度转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忽视产业当前的技术水平所处于的层面,不能转移落后的生产力,应该把先进的技术和比较优势相结合进行转移。中部、西部当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比较突出,在东部比较优势下降的时候,当然要更好地发挥中部的比较优势,但是,中部不仅仅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更应该建立在新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产业结构的转移不是要放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是要利用跨地区产业链的优势,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效率,提高技术改造能力,提高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郑州市是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这是它发展现代纺织工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梯度转移的条件。希望纺织服装产业的梯度转移,不会使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放慢脚步,能够促进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要促进高新技术进入纺织工业。
这里有一个很好例子。新疆的纺织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调整的时候起,到2003年、2004年左右还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但这几年,其产业整体赢利,出口大幅度增长。原因是什么?就是东西部联手发展产业链。
新疆过去的发展是一种封闭式的发展。后来,东部的品牌企业如雅戈尔、鲁泰等把自己的先进技术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进行了结合,把新疆的高品质产品与东部企业的国际市场进行结合,给新疆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从而带来了市场份额。而此前,东部的一些企业是自发地将自己的落后设备转移到新疆,结果无一获得利润。
当然,这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中部地区众多的只有200多名工人的小企业而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针对农村市场的民生企业,哪些是进入跨国产业链、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哪些是针对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要用不同的政策对待。
中部地区不仅有比较优势,还有创造优势,中华文化就是创作源泉。当然,全球化时代也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创造,但是,中国的文化元素已经被世界采用,中国企业自己却还不会用。对此,我们要“洋为今用、古为今用”,要使多种文化交融,用多种营养来创造。新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要解决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时代的关系问题。因此,产业转移不能只简单地讲中部地区劳动力便宜而看不到创造力、科技力量和科技开发能力。
此外,产业梯度转移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对于企业的规模不应该太追求,而是应该大力发挥创造的力量。例如,意大利有3700家面料企业,每家企业的平均人数只有15个人,但去年的营业额却是91亿欧元。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意大利制造里包含了创造力。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