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织企业如何冲破困局

来源:人民日报(07月21日)记者 刘成友 汪晓东 李增辉 | 发布日期:2008-07-21

     煤、电、油、运、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不断降低……今年我国纺织业有2/3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通过产业升级持续保持着10%的利润率——纺织企业如何冲破困境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频涨……种种困难刺痛了中国纺织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放缓迹象,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仅增长3.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17.2亿美元,增长26.8%。

  在整个纺织业相对低迷之时,一些企业却仍然保持了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究竟是什么使这些企业冲出困境?本报记者走访了山东、江苏、河北的多家企业,探究纺织业优势企业的制胜之道。

  成本压缩——

  从循环经济里“抠”利润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企业粗放经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也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对原材料成本上涨格外敏感。是否有一些廉价的方式获得能源以及原材料?有什么办法将能耗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成为众多企业的法宝。

  废水废热是孚日集团的“聚宝盆”,企业大做节能减排文章,从生产环节往外“抠”钱。3年前,孚日集团投入3600万元建设的1条年产1亿块标准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如今每年为集团增加销售收入2500万元。正是看到了循环利用带来的可观效益,孚日集团决定在这上面继续投入:“今年我们计划再投入1500万元建设(标准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二期工程。”綦宗忠说。

  波司登“家大业大”,但在控制生产成本方面显得很“抠”。公司将裁剪产生的废弃面里料、棉花(14725,-130.00,-0.88%,吧)料等进行分类处理,可利用的由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再生产,不可利用的运往垃圾中转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整烫产生的废蒸汽,通过安装热交换器将其转化为热水,供宿舍楼、宾馆、食堂等区域生活热水使用,公司再生资源利用率达95%。

  河北纺织业的龙头企业常山集团也是在成本节约上大做文章:在常山恒新高新技术企业里,同等价值产品的棉花耗用量降低了近50%,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战略调整——

  靠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

  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市周边小纺织厂纷纷关闭。“目前纺织业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即便对常山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董事长汤彰明颇为感慨。常山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用工多、负担重,困难企业多,遗留问题多,这个拥有7万职工的老国有企业,今年将有5家下属企业面临政策性破产。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都令纺织企业“胆战心惊”。山东邹梁东升集团董事长张仁平算了一笔账:先是棉花价格比去年上涨近1500元;其次进口棉花滑准税提高到目前的6%—40%,这意味着公司每进口一吨棉花,要比原来多支付600多元;另外,公司有1000多名职工,平均每人每年比原来提高了3000多元工资支出。

  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孚日集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通过进口抵消、与客户议价等措施已经不能很好地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孚日集团办公室主任綦宗忠说。

  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这些企业仍然保持了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其中,孚日集团今年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2.7亿元,出口创汇811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4%和19.8%。究竟是什么使企业冲出困境?这些企业的发展动力与支撑是什么?创新是这些领先企业的共识。

  河北常山集团通过加快技术改进步伐走出了困境:常规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就研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棉花紧缺价高,企业就研究开发利用新型纤维,努力提高纱线支数,减少棉花用量。在集团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价值产品的棉花耗用量降低了近50%,今年常山集团还启动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整体搬迁改造升级项目,利用市内厂区土地置换发展改造资金,在正定纺织服装基地建设现代化纺织工业园。

  山东孚日集团则是经营创新的主力军。2007年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了现代研发中心,特别建立了9000多平方米的中试车间,保证新产品能独立在该车间一次性完成。另外,在稳固全国家纺产业领军地位的同时,企业还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多元化经营成为企业法展的一条新路。“今年我们同时建设了两个光伏项目,2月份开工建设了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首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 綦宗忠说。

  在中国服装行业首个“世界名牌”——江苏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总高德康眼里,创新是“负重前行”的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从提高羽绒的含绒量到绿色环保羽绒服,再到纳米技术引入防寒服领域,波司登一次次引领羽绒服产业的技术变革。“只有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才能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高德康说。

  市场挖潜——

  加紧开发国内外新兴市场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加工型纺织服装企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订单生存。然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今年美国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一路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也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汤彰明介绍,过去国家鼓励出口,规定出口一美元,奖励一美分;而如今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7%降至11%,企业压力明显加大。人民币兑换美元“破7”以来,出口1美元商品比以前少换回1.3元,仅此一项常山集团一季度就影响收入约1500万元,“企业已经不敢承接长期订单。”

  “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的,但是,目前纺织业所面临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能承受的范围。现在很多出口政策,包括出口退税与汇率,对纺织出口都不是很有利,造成行业出口损失很大。”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我们希望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方式,平衡纺织业在汇率方面的损失。但短时期内,宏观政策的微调还是有一定难度。”

  原材料不能低价进口,成品不能高价出口,美国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明显放缓,出口政策一时间难以调整,我们的纺织企业怎么办?众多企业纷纷挖掘调整营销策略,挖掘国内市场及海外新兴市场的潜力。

  针对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受阻,常山集团抓住中欧配额制取消的机遇,调整营销策略,扩大欧洲市场,巩固日韩市场;孚日集团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多的家用纺织品企业,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利润空间下降的状况,孚日集团首先围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以“大家纺”为主导营销模式,建成国内家纺行业优秀的销售终端。同时逐步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波司登去年提出了“一年三个冬季”的全新时尚理念,公司针对初冬、深冬、晚冬的天气变化,分别开发了初冬的轻薄短款、深冬的时尚大衣、晚冬的动感系列,通过创造市场卖点来提高经济增长点,今年拓展一年四季产品的战略正式浮出水面。

  “中国是纺织大国,但大而不强。只有通过提高科技与品牌贡献率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的许多优势企业正在为之努力,希望通过行业的努力,让中国纺织业在高端市场拥有话语权,真正成为世界纺织强国。”孙淮滨说。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