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全球能源发展七大动向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8-04-16

    一段时间以来,能源价格飙升、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需形势不断恶化、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能源问题的核心。

  科技在解决能源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型能源逐步代替传统能源的过渡时代的到来,能源问题科技化已成潮流。发展使用清洁煤、新一代核能利用包括可控核聚变等技术、各类可再生能源,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可以说,新能源科技将是未来能源的源泉。迫于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欧盟已优先考虑发展核能。20多年前公投弃核的意大利都已表示将与美国合作研究第四代核技术。

  但目前开发可再生能源面临重重困难,主要是价格缺乏竞争力,风能、生物燃料、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分别是天然气发电的1.5倍、2倍和6倍;风能、太阳能受环境局限过多,利用效率不理想;生物燃料导致粮食消耗大幅增加,美国大力发展乙醇燃料已被抨击为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唯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方法,而在这方面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能耗偏高,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能源需求量即增加0.6%,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必将被更节约的科学发展所代替。科技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环境成为左右能源开发和

  消费的重要因素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如不尽快采取实质行动,未来一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6度,海平面上升15~35米,导致接近一半的生物物种灭绝,并造成巨大经济社会损失。如此严峻的形势将迫使野蛮粗放的能源消费方式逐渐被可持续能源发展利用所取代,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转向低碳经济直到氢经济。

  环境成本已成为任何一种新能源研发、定价时不得不考虑的一环,也是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力量。某些国家对建设核电站充满顾虑,主要是担心核废料处理不完善可能造成环境问题。各国纷纷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盟表示将在2012年前提出新标准,要求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20克以下。由于油价居高不下,各国开始将目光转向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低廉的煤炭。释放同等能量,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两倍和石油的1.4倍。可见,能源消耗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激化。

  跨国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能源市场时代一去不返

  近年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的油气储量虽有所增加,但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却在下降,而石油出口国的国有公司所占比重相对上升。跨国石油公司需要照顾股东利益关切,对新能源开采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在国际能源市场向卖方倾斜的背景下,不得不与石油出口国的国有公司进行平等对话与互利合作。这些国有公司要求跨国石油公司转让技术和经验,更多开放上游和下游领域,改变与跨国石油公司我产你卖的传统模式。

  中东和北非产油区的

  重要性不减反增中东和北非产油区石油储量1.2万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66%,天然气储量181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45%。中东和北非产油区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份额还在增加,1990年石油产量占世界的38.7%,2006年达到39%。1990年天然气占世界的8.2%,2006年上升至17%。预计2008至2020年,世界新增液化天然气产量的一半来自中东。

  有研究认为,2030年油气等传统石化能源仍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九成,而非欧佩克国家新增产能仅为1000万桶/天,因此难以动摇欧佩克的主导地位。中东地区的国际投资也很活跃,如沙特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2亿美元升至2006年的183亿美元。

  解决能源问题亟需建立全球管理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依存日益加强的今天,利益和责任共担的理念也适用于能源开发、消费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能源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完全依靠市场解决不了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新能源的研发与利用耗资大、风险高,需要各方在资金、技术上进行合作。从长远看,应发展第四代核电技术、二氧化碳储存技术,而所有这些均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如果在能源开发和销售环节获利最大的发达国家能够作出实质性努力,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开发技术转让等方面给发展中国家更大的便利,节能减排将会取得更快更显著的进展。

  针对部分能源出口国主张在欧佩克的基础上再组建天然气欧佩克的动向,能源进口国意识到必须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状态,有人提出成立石油进口国组织以制衡欧佩克。

  能源供需大国均大打能源牌能源出口国利用手中的能源在外交中纵横捭阖,寻求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进口国为了自身能源安全则千方百计试图控制能源的生产与运输,能源政治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各方高度关注中印等新兴国家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的现象。

  据世界能源署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量的增幅将占世界总需求增长量的74%。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与美国旗鼓相当,20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30年全世界一半的能源需求来自亚洲,印度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成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些数据已被西方国家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频繁提及,作为攻击发展中国家的常用手段。

  实际上,能源问题不仅是需求增长过快,还包括能源分配不均,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二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为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产品造成的。世界上尚有16亿人无电可用,不能因西方造成的问题而让发展中国家停止发展。

  石油峰值论推动各国

  加快囤油备荒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与美元持续贬值直接相关,与局部地区局势动荡存在一定关联,也不乏国际对冲基金跟风炒作的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短期性和偶然性,不足以说明为什么过去六年国际油价持续高企。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就提出了石油峰值论,并成功作出了美国石油产量70年代达到顶峰的预测。坎贝尔等继承哈伯特的理论,根据改进的数学模型预测全球石油产量将在2004~2015年达到顶点。随着油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支持石油峰值论,认为全球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之前出现绝对下降。德国能源观察机构最新发表专题报告,对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石油峰值论提出新的论据和观点,从供给角度对油价持续攀高及今后走势作出了解释。不少学者开始做后石油时代研究,认为人类将不得不告别石油时代,转向煤炭、核能及其他生物能,高度依赖石油的交通行业将面临极为痛苦的全面调整。

  虽然一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和专家也在不断质疑石油峰值论,但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越多,所剩储量越少,最终必然消耗殆尽。因此,峰值本身的存在不容置疑,问题只是何时到来。近年油价持续高涨似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石油峰值论的部分观点,至少表明全球石油增产空间已不容乐观,消费大国均竞相建立并扩大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石油争夺愈演愈烈。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