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织业界呼吁政府温和降温 出口纺企害怕“硬着陆”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8-03-21

    新闻提示:近日有消息称,我国政府或将彻底转变新版加工贸易政策。消息一出,即在纺织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政策调整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不过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后出口政策的调整将一改往日“一刀切”的强硬风格而更趋温和与务实。纺织业界呼吁,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政策调控应充分考虑和吸纳企业的意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倒逼”,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众多在寒冬中苦苦煎熬多时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似乎也感受到了融融春意。近日有消息称,我国政府或将彻底转变新版加工贸易政策。消息一出,随即在纺织业界引起巨大反响。

  “这是这个阳春三月里政策面传出的第一个积极信号。”业内专家如是评价。他进一步解释说,虽然政策调整的具体细节尚未最终公布,不过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今后出口政策的调整将一改往日“一刀切”的强硬风格而更趋温和与务实,这让众多在减顺差大背景下苦苦煎熬的出口纺企看到了希望。

  温和减顺贸易顺差过大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近些年引发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巨额贸易顺差压力下,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成了国家发起的“减顺”战役中调控的主要对象。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产业环境中,企业还要承受降低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等诸多调控举措的冲击,这引发了部分出口纺企的恐慌。

  “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人民币还能升值多少,不知道出口退税下调4个百分点的传言何时会成真,更不知道企业什么时候会关门。据说政府可能给加工贸易政策松绑,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广东开平一家纺企负责人王树平如是说。

  近日有消息称,由于从事加工贸易出口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凡属中小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及无污染的传统产业,都有可能被排除在必须预先缴纳保证金的调控名单之外。消息一出,纺织业界欢欣雀跃。专家表示,业界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后政府出口政策的调整将更趋温和与务实,既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意识到企业升级换代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这表明决策层担心外部经济环境收紧,从而减轻了“减顺差”政策的力度。在他看来,相关优惠政策需要明确规定期限,从而使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明确。与此同时,政策放宽不应当以牺牲环境和劳工权利为代价,希望执行的时候不要放弃“无污染”这一条。

  倒闭之惑去年8月23日起正式实施的加工贸易新政,核心内容就是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和台账保证金制度。新政意图明显,通过限制资金链,从而限制那些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消耗能源、资源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企业大量生产的冲动。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收紧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日渐清晰,一方面,从去年9月份开始,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出口额出现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加工贸易企业盈利普遍减少,甚至亏损。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有20%~30%的企业受成本压力会关闭。

  “部分企业倒闭并非是‘加工贸易’一个因素所致,用工难、人民币升值、环保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是主要原因。”商务部产业司加工贸易处有关人士表示。加工贸易政策何时会再做调控?该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出口比较异常,加上后续国际间不确定因素增多,所以政府仍要进一步评估。

  虽然纺企仍要苦等靴子落地,不过,政府近期的“表现”让纺企吃了定心丸。“从年初商务部官员南下调研加工贸易,到刚刚结束的中纺协六省调研,再到政府官员两会期间的表态。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政府已开始愈发关注企业的基本生存现状。”王树平说。

  积极信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加工贸易政策可能出现的松绑,对纺织服装,乃至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企业的生存问题将得到决策部门更多的关注,”专家表示,“纺织业已提前进入了高成本时代,企业为了基本生存早已焦头烂额,更别提从长计议。而去年以来政府各项调控措施调整节奏推得过快,大量的企业倒闭,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的情况下,政策调控应充分考虑和吸纳企业的意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倒逼”,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在经历了2007年密集政策的洗礼之后,今年纺织服装出口迎来了政策效应集中显现的关键一年。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刚性和成本的不可控性,今年将是纺企近10年来最困难的一年。与此同时,国内纺织产业部分过剩产能仍迫切要求在国际市场得到消化,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防止纺织出口“硬着陆”,事关纺织行业能否平稳度过转型及升级“阵痛期”的大局,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政策“突袭式”变动的预期将明显降低,出口“退烧药”继续一起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策调整只是暂时的喘息时机,相关企业须以此为契机,利用机会加紧自我调整。”梅新育坦言。天相投顾研究员于化海也认为,从长期看,企业只有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方针,做好节能减排与设备更新,才能在产业变革中获得重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及模式创新、品牌培育,才能享受行业升级转型带来的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