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棉纺机械国际市场需求和国产设备竞争力分析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日期:2008-04-09

    我国是棉纺大国,环纺锭装备量约占到全球的45%。棉纺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棉纺机械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除面向国内市场外,国产棉纺设备出口规模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正在对中国设备产生兴趣。特别是随着国内市场增长空间逐步减小,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是国内制造商面临的现实选择。

  国际棉纺机械主要市场分布及特点

  根据ITMF(国际纺织机械协会)2006年的统计,世界环纺锭79.5%分布在亚洲,其它地区为美洲占8.2%、欧洲占9%、非洲占3.3%。亚洲除中国外,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均是棉纺大国,其次是泰国、伊朗、越南、乌兹别克等。
  
    对比1997-2006年共10年的环纺锭交货量数据,印度是棉纺机械最主要的国际市场,年均交货110万锭,其中2006年达到278万锭,较上年几乎翻了一番,占当年全球交货量的23.7%,但由于印度本国纺织机械制造能力也在提升,同时客户对设备特性、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较高,因此印度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巴基斯坦年均交货约50万锭,进入新世纪后进口大幅上升,但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由于政局不稳、融资成本过高,纺织企业投资意愿正在衰弱,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棉纺机械出口巴基斯坦下降了55%。
  
  孟加拉近几年保持着40-50万锭的交货规模,需求相对稳定。印尼目前年交货棉纺机械10多万锭,由于其800万锭装备量中相当部分必须进行改造,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亚洲地区中,越南和乌兹别克的市场潜力较大, 2007年我国棉纺机械出口越南同比增长了1.6倍;乌兹别克具有良好的棉花资源,国家对发展棉纺工业逐步重视,未来增长空间较大,2007年我国棉纺机械对其出口增长了2.8倍,但其脆弱的银行资信对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此外,泰国、伊朗和朝鲜等也具有一定的棉纺加工能力,但泰国纺织业竞争力下降,发展放缓。伊朗受地区局势牵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朝鲜的购买力短期内显然难以改观。
  
  欧洲棉纺机械主要市场为土耳其、俄罗斯,土耳其环纺锭装备量超过了600万锭,且整体水平较高,基本为欧洲设备,年交货量在30万锭左右;俄罗斯市场有一定潜力,重点是落后设备的改造,但受限于资金缺乏,近几年进口规模很小。
  
  美洲棉纺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美国,近几年保持较快发展的是墨西哥和巴西,但和其它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显得较为缓慢。
  非洲地区纺织工业总体还很弱,较有实力的国家是埃及,其次为尼日利亚和摩洛哥。埃及2006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进口,能否持续关键看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国际纺织工业几次大规模的梯度转移历程看,非洲大陆将是未来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应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

  国产棉纺机械竞争力分析

  棉纺机械尽管不是我国纺织机械最大的出口门类,目前出口规模要低于印染和针织机械,但因其起步早、国产化程度和成套水平高,并以内资企业为主,在机械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棉纺机械出口额为9420万美元,2006年增加到1.84亿美元,2007年又进一步增长到2.48亿美元,国产棉纺机械开拓国际市场已取得明显成绩,总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2006年我国棉纺机械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乌兹别克等市场处于较强的控制地位,市场份额超过80%;越南、泰国和印尼市场份额也在70%左右。这些市场的共同点是主要处于我国周边地区,双方纺织工业具有长期的合作历程,对我国设备相对较熟悉,我国棉纺机械的性价比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在最大的市场印度,我国设备市场份额不到20%,优势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受过去双边关系的影响,印度市场对我国设备不了解,不信任;二是我国棉纺机械的适应力明显不够,在效率、自动化水平以及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不完全满足印度市场的需要,且普遍缺乏快速进行个性化设计和生产的能力。在中东、美洲地区,我国棉纺机械市场占有率也处于低水平。

  努力提高国产设备的市场适应力

  尽管国产棉纺机械出口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根本是不断提高制造质量以及创新产品,这也是需要长期实施的攻坚过程。就目前而言,积极改善设备的市场适应力,不啻为一项可以快速获得成效的工作。

    第一,要充分调查目标市场的特点,通过细节的调整、模块的组合和配套件的多种选择,扩大设备的差异性,突出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类客户的偏好。
  
    第二、在重视营销网络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选派技术过硬的人员服务国际市场,同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前在重点市场配置关键零配件库,努力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反应水平。
  
    第三、加强对英文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视,注意设备英文标识的清晰和易懂,同时制定国外安装和服务的标准化手册,便于客户的理解和工作的考评。
  
    第四、积极实施服务人员当地化,过多从国内选派服务人员,效率低,成本高,要通过现场和到国内等多种途径积极为客户培训日常维护人员,同时招募培训当地售后服务人员,形成稳定的本地化队伍,长期为国产设备开拓当地市场服务。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