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机进口税收政策调整:该照顾谁的利益?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日期:2008-02-29

    去年7月,国家率先在纺织行业对部分纺织机械零部件和整机进口税收政策进行调整。这一政策的出台随即在纺织业内引起了很大争议,对正处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再进口关键设备不得不支出一笔高昂税收的纺织企业来说忧心忡忡,而纺机企业对这一期盼了多年的政策感到欢欣鼓舞。一项政策,两种不同的反应,该照顾谁的利益,能否找到利益双方的结合点,已经成为振兴国产纺机设备制造业,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
  
    该政策规定,自2007年1月1 日起,我国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高速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与此同时,取消了实施多年的相应进口整机的免税政策。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对新批准的内外资项目进口所有规格的自动络筒机(细络联形式的除外)和喷气织机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作为过渡措施,自2007年7月1日起,对所有规格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实行关税税率为零的年度暂定税率。

  纺机企业:希望与进口产品平等竞争

  我国能批量生产自动络筒机唯一的生产厂家——青岛宏大纺机公司的韩庆华介绍说,过去,自动络筒机散件进口的税率在20%以上,而整机进口免税,使我们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价格不占优势,直接影响了产品竞争力,规模也始终无法扩大。免税政策的出台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去年公司销售量达到近900台,创了历史记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有的月份出货量达到80台。他说,面对今年的有利政策环境,公司准备在崂山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喷气织机重点生产企业——咸阳经纬织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正是国产织机技术水平的提高,才有了进口喷气织机的价格从1992年的每台40万元降到现在的每台20万元。他承认,国产喷气织机在数量上尚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但他认为这一情况在新税收政策实施后将会逐渐改善。随着进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国产设备获得更多的订单后,就有扩大产能的基础了。

  纺织企业:国产设备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不是我们不愿买国产货,主要是国产质量不过关。”在采访中,山东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见锋抱怨说。他认为,国产织机和进口织机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国产喷气织机在材料、精度、自动化程度以及软件方面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尤其对于生产高支高密棉坯布为主的银仕来公司,产品定位的高档次,使进口织机成了设备的首选。这家在2000年才成立的企业,现在有600台喷气织机,全部为进口。高档次的设备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其高支高密棉坯布2006年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
  
    山东德棉公司赶在新政出台前刚刚引进了一批喷气织机,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德志说,此次政策调整,短期内对公司影响不大,但长期看,还是有巨大的影响。公司这几年不停地进行新产品开发,今年刚刚推出了仿羊绒纱,以及功能性产品,这些高档产品必须借助进口高档设备进行生产,而国产设备在速度、质量上还存在不小差距。
  鲁泰纺织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建祥对新政的出台显得颇为紧张。这家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正在考虑5月份增发A股,筹集资金以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停止免税政策的出台,让张建祥犯了难,买进口高性能的产品意味着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价钱,而采购国产设备要冒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风险,这简直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国家总不会对企业的困境不管吧。”张建祥期待着政策能有新的调整。
  “
    抛开质量水平差距,单纯从数量上,国产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都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果刚表示。目前我国企业每年对自动络筒机的需要将近3000台,而国产自动络筒机产能还不到1000 台。每年需要的进口的喷气织机在15000 台左右,国产仅有1000 多台。“面对如此巨大的供需缺口,即使纺织企业都响应国家号召购买国产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在国产现有产能水平下,又让大多数企业到哪里才能买到纺机?”王果刚表示出了对新政的极大不理解。

  棉纺行业:大大降低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看来,从1992年搞“两机”专项15年以来,“两机”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纺机企业进口零部件没有免税政策,使纺机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此次国家出台政策对生产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所需进口零部件给以先征后退优惠,徐文英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此十分拥护。
  
    问题就出在零部件实行税收优惠的同时、却停止整机进口免税的政策。这一政策让本来就处在严峻形势下的棉纺织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有统计资料显示,去年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棉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产品被迫转为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很多企业效益微薄,甚至亏损。2/3的企业利润率在0.4%以下。面对困难形势,行业提出了走技术进步之路,降低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利因素。其中通过增加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以减少用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就是应对措施之一。据了解,采用自动络筒机可使1万纱锭减少15人,一台无梭织机可以顶4台有梭织机,一个人可以管理40台无梭织机,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停止整机进口免税的新政,意味着纺织企业进口相应设备要增加25%的增值税和关税,面对年进口15000 台喷气织机、2000 多台自动络筒机的现状,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多数纺织企业是无法承受的。而涉及进口零部件免关税增值税的只是个别的几家纺机企业,几家纺机企业面对的却是几千家棉纺企业的强大进口需求,无论从资金数额支出,还是企业数量上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徐文英认为,纺机和纺织是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都是民族工业,采取一个支持一个限制的不平等政策将抑制纺织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势头,将大大降低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寻找两全之策:国产进口一个都不能少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认为,这项新政的出台旨在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率先在纺织行业试点,但政策本身的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政策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国产纺机的制造水平,但因此受益的面并不大。自动络筒机是比较高端的产品,国内只有两家企业涉足,而符合进口零部件先征后退条件的国内纺机厂只有一家。喷气织机也仅有两家先征后退“入围”厂家,这两家的产量都不大。因此真正受益的纺机企业也仅有一家。
    这位专家还认为,零部件可以免税进口了,但真正国外先进的零部件也不会给咱们。要想提高国产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的整体水平,关键还是应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还牵扯到科研体制、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应用自动络筒机的比重2006年只有48%,2007年为52%;无梭织机的比重2007年只有40%。而纺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无接头纱比例要达到70%,无梭布比例到达70%。显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技术装备上光靠国产设备难以支撑,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一个也不能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机协会理事长高勇认为,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而进行的税收政策调整是国家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把新型纺织机械作为率先试点的领域也表明国家对提高纺机整体水平的关注。但“两机”问题由来已久,新政的执行使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的矛盾。如何尽量减少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又能使国产纺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兼顾国家、行业、企业利益的关键。
  
    棉纺织行业是整个纺织工业的基础行业,纺机行业担负着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重任,两者都十分重要,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如果顾此失彼,显然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肩负棉纺、纺机两大行业发展重任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站在促进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并权衡各方的利益后,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两条政策调整建议。鉴于国产设备短期内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建议延长过渡期限,对进口的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在“十一五”期间继续给予减免“两税”政策。此外,继续执行国家2007年3月发布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目录”中有关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的内容,但对部分内容要进行修改,鉴于目前国内外自动络筒机实际生产速度均不超过1800米/分钟,建议对进口自动络筒机限定速度小于等于2000米/分钟,修改限定为小于2000米/分钟。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