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织企业亟待配额分配

来源:中国纺织网 | 发布日期:2005-11-25

      八轮谈判终于修成“正果”,11月8日,中美已就纺织品达成一个暂时性协议: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将要持续到2008年,限制的数量涉及30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涉及纺织品每年的增长率将被限制在10%-17%。

  在分歧较大的设限基数、设限范围、增长率等方面,双方都作了一些让步,尽管各界也看到中方在协议内容上的一些不利条款,但大部分企业都认为,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足以抵消消极因素。更多的纺织企业把目光投向迫切急待解决的配额分配及招标工作中来。对于在配额和招标阶段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等待他们的则只有尽快转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

    中美协议不如中欧协议

  “综合各方面数据来看,中美纺织品协议的利好都要远低于中欧协议。”北京世之维集团总裁樊敏说。

  世之维集团多年来对我国的纺织行业一直跟踪研究,他们针对协议签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樊敏认为,这次达成协议的品类是美方最敏感的、出口幅度比较大的品类,如裤子、衬衣、内裤、胸罩、针织衣等。这次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首先,设限时间上比中欧协定推迟了一年,设限范围也大很多。协议所覆盖的品种约占我对美纺织出口的45%。也就是说对美国出口,45%以上的产品在2006-2008年是需要配额的。

  其次,协议所覆盖的品种年均增长率达到14.5%,高于中欧纺织品协议。

  第三,协议的基数比欧盟小。拿一体化以前的数据作参考,中欧纺织品协议约为04年实际出口的4.5倍,而中美纺织品协议约是2004年的3倍。

  第四,未来出口额将有大幅度减少。根据数据统计,保守估计2006年实际出口额至少在70亿美元以上。而往年纺织品的年出口额在100亿到200亿美元间浮动。

  企业亟待配额分配

  深纺织(000045)在国内和海外均设有加工工厂,国内出口部分约为4亿人民币,近1/3的产品销往美国,其中包括受限的品类。

  “与几个月以来贸易形式的不明朗相比,这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深纺织副总经理周大栋说.周大栋认为,尽管从协议内容看中方让步较大,但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是最重要的。现在企业可以放心地与美方进行交易,放心地接单,制订明确的生产计划。

  虽然对环境的明朗表示乐观,但周大栋也对数量限制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表示了隐忧。

  “美国是我国出口的重地。21大类的数量限制仍然极大限制着国内企业产能的发展。国内纺织企业众多,而且生产能力很大,但不能出口产品,企业本来对WTO抱着很大的期望,期望可以有出口的增长和盈利的提升,但不能实现。按照我们以往出口的经验,美国对纺织品的消费能力是最强的,欧共体第二,日本第三。”

  周大栋认为,目前唯一不明确的就是招标价格。这使深纺织的技术人员不得不为此作多种准备工作,研究价格标的及各种品类的价格。“比如时装的价格和编号,都要弄清楚。”
  而对于雅戈尔(600177)来说,焦急等待的则是70%的业绩分配指标,然后才是准备参与招标工作。

  雅戈尔进出口部经理严海平表示,虽然有了明确的协议,但不知道哪个类别能分多少数量,所以企业目前暂时还是无法制定生产计划,企业正在等待配额分下来。

  严海平表示,在实实在在拿到数量前,有些美方客人仍然不肯轻易下单,不相信企业能拿到多少。

  据商务部11月10日发布的2005年第84号输美纺织品管理公告,2006年度协议产品数量的首次业绩分配和招标工作将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期间进行。其中业绩分配70%,公开招标30%。

  中小企业前景堪忧

  樊敏认为,纺织行业粗放式的产能得不到释放,而数量限制对刚进入市场,无基数、无出口业绩的中小企业会是致命的打击,接下来要实行的业绩分配和公开招标对中小企业来说肯定是被动的。

  配额分配是按照以往出口金额分配出口数量,而分到数量的企业可以用高价去进一步招标,没有分到数量的中小企业去高价竞标势必加大成本。当下的环境下首先是抓住主渠道,是出口业绩较大的企业能有一定数量安排全年出口,而中小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唯一的出路是调整结构,再走常规化品种,粗放经营参与竞争肯定不行。

  对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和中小企业的形势,雅戈尔认为有必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严海平说:“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下。产业结构是必然要调整的。如果只做低档,那么把纺织行业整体的产品结构、价格就拉下来,回到老路上去了。”

  只能做有效益的出口

  世纪证券高级研究员陈逊一直在关注中美纺织品谈判的情况,他认为,中美纺织品达成协议,为纺织企业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外贸环境。在此前的配额招标中,中国的纺织行业管理部门表示将向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将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和优胜劣汰。

  当前,中国纺织业整体投资过多,产能增长过快,协议达成后,企业产能必然不能完全发挥,会进一步加剧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

  樊敏认为贸易协议的达成,不仅仅是近年来纺织品行业投资过大的问题,而是国内纺织品产业缺乏必要的系统规划,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纺织行业门槛低、投资小、见效快,各地都为了GDP,争着上规模,才出现了当前的这种局面。”

  樊敏认为,中美纺织品出口已经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产业升级的问题,产口结构的调整、档次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求发展的关键。

  “协议对我们的警示是,一定要做有效益的出口!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数量限制已经是全世界的一个科研难题。这是困难,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有利于我们改善出口次序,从调整质量上做文章。”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