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平稳期考验中国纺织自我升级能力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 发布日期:2005-12-13

      商务部10日正式公布了明年纺织品对美出口的招标结果,在企业感叹部分种类商品招标价格偏高的同时,也为这一年来我国纺织品对外出口经历的风风雨雨打上了一个休止符。

  面对到手的或多或少的出口指标,全国近3万家纺织品出口企业自然有喜有忧。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能否在费尽千辛万苦获得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及时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将决定我国纺织产业未来数年内的发展前景。

  --企业反映招标分配制度公平公正

  10日商务部公布了2006年度21种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初步中标结果最低价格。大约28000家具有竞标资格的企业中,有6000多家参与了竞标,最终3000多家企业中标。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中标结果中部分种类价格偏高。浙江中利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俞登科说,这家公司主要出口品种347类平时价格一般为60元/打,但此次最低中标价格竟然高达102.14元。

  山东亚光纺织集团是中国毛巾行业的名牌企业,集团总经理王红星介绍说,公司在这次招标中拿到了100万条毛巾的配额,其中每打中标价为2.1美元,平均每条毛巾的出口成本增加了0.175美元;对于公司出口的高档毛巾而言,价格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低档产品而言,出口就意味着亏损。

  按照商务部有关规定,2006年度输欧、美纺织品服装配额采取了业绩分配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管理。业绩分配数量占协议数量的70%;公开招标数量占协议数量的30%,分两次进行。高价获得的招标份额将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企业的整体成本。

  有消息表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五大纺织重镇的纺织品加工企业成为这次输美配额和招标的主角,共拿到了全国分配量的80%多。

  考虑到欧美在我国企业对外出口中占据的突出位置,企业一致认为明年出口将实现稳步增长。广东省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天生说,由于对欧美出口数量基本已成定局,加之其他几个主要出口市场日本、韩国、香港地区等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预计明年总体出口增幅要小于今年,平稳增长成为明年的主色调,但部分指标紧俏的纺织品种类价格将会上涨。

  尽管招标价格令不少企业感到吃惊,但“公平公正”仍然是广大纺织品出口企业对现行临时出口管理办法和招标办法的普遍共识。山东即发集团总经理杨玮东说:“这些办法的实施,总的来说为纺织企业出口优化了环境,较好地遏制了无序竞争的现象,是我们拥护的好办法。” 

  --配额局部紧张有望催生纺织产业变局

  然而,这一公平制度也让不少企业特别是种类齐全、出口量突出的大中企业觉得“僧多粥少”。杨玮东说:“明年我公司的内衣出口指标很高,但其他几个品种的配额却很少,有的种类只有49打的指标,根本没办法使用。” 

  事实上,感叹到手的配额太少的企业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满意与遗憾共存,折射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症结所在。

  首先,企业把眼光集中瞄准欧美市场造成了出口指标的局部紧张。记者在全国多个省份调研发现,从2004年底开始,不仅广东、江苏等对欧美传统主力出口企业看好欧美市场,山东等地的企业也在保持对日、韩和我国香港地区出口优势的同时,投入了相当精力开发欧美市场。

  山东省外经贸厅贸发处纺织品业务负责人高瑞武说:“今年前10个月,山东对日本的增幅只有12%,对韩国和香港地区出口还是负增长,但对欧盟的出口增长超过了62%。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目前只要有机会,它们还是看好欧美市场的。”

  其次,政府的引导能否发挥足够的效力,已经成为各级主管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高瑞武说:“现在的困境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职能已经大大减少了,但企业的市场冲动如果缺乏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引导,很难实现自我调整。2004年以来,有关专家和协会对产业升级的强调和对贸易摩擦的提醒由来已久,但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就是证明。”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次招标部分产品中标价格偏高被一些企业认为是好的信号:通过市场竞争促成了出口价格的小幅上扬,既有助于减轻国际市场频繁指责我国产品“低价倾销”的压力,也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刺激企业从以往“量增价低”模式转向“优价优质”模式,一举多得。但仍有部分企业认为,如果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将削弱此类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欧美客商的订单向印巴等地和拉美地区转移。

  --新生态:寻找国际市场新通道

  目前,如何解决配额指标不足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关心的话题。一些企业建议,商务部应当尽早建立起一个交易平台,供企业之间买卖配额,否则很多企业分到手的几百公斤或者数十打的出口量就完全浪费了。

  杨玮东说:“事实上,由于企业规模较大,我们担心就算有了交易平台,都很难在短时间内买到充足的配额指标;加上每笔交易的规模都很小,交易成本让人想想都头疼。”

  来自江苏的一些小企业则表示,考虑到有些国有企业手上的配额尚有多余,有几个类别也不一定用得上,他们将主动联系客户做这些相对冷门种类的生意。

  然而,在考虑迫在眉睫的配额指标的同时,很多企业还是将目光放到了长远发展的战略上。其中,一些企业将“自主创新”作为王牌打了出来。山东亚光纺织集团通过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并直接在当地聘请优秀的设计师,随时追踪引领当地市场最新的款式和潮流,其单件毛巾出口价格超过2美元,是国内同类产品出口价格的2倍以上。

  一些企业则认为,中国纺织业应利用目前市场扩张的契机,加紧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在国际供应链中取得一定的控制权。青岛好事中集团销售经理王?说,公司已经在澳大利亚设立了3家专卖店,准备在明年扩张到10家。“在当地我们每件西装售价300到500美元,属于中高档产品,利润远高于内销和贴牌生产。我们感觉到,现在很多企业不是能不能走出去,而是敢不敢走出去,要的就是打破这层心理障碍。”

  不过,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由于就业人口庞大,目前我国纺织产业中小企业多、中低端产品多的现状还将维持一段时间,通过完善环保、劳保方面的执法检查工作,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以市场手段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已经是当务之急。

  周天生说:“纺织业是我国外贸的一个缩影,它在市场自由竞争中完成了第一轮发展,现在到了升级的转折点上。如何实现对内生产销售的有效组织,完善国际贸易应对策略,实现纺织产业的升级转移,政府和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