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山西纺织业 出路在何方
12月10日,2006年度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一次招标开标。早在此前,商务部公布了输欧盟十类纺织品2006年度第一次分配方案,我省32家生产或进出口贸易企业通过招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出口许可数量。省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李锦旺12月9日告诉记者,由行业办制定的山西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已上报省经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棉纺生产能力将达到150万锭,纺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
出口活跃加上内销旺盛,是否意味着山西纺织业的重新振兴呢?
出口之路
已公布的欧盟十类纺织品2006年度第一次分配方案中,省内企业如中国电子进出口山西公司,获得针织毛衫、套衫、开衫的出口数量为69872件;山西泉聚贸易有限公司针织衬衫、T恤衫229918件,其它企业也获得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出口许可数。
据了解,在2006年之前,对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的范围、数量、增长率、实施年限主要由进口国决定。商务部9月出台的《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开始了对纺织品出口许可进行招标,具体管理的商品、数量、增长率、年限由我国与进口国政府通过磋商决定,中方有充分的自主权。
太原市日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取得了2006年对欧盟的出口,第一次分配方案日神公司获得991件针织毛衫的出口。该公司前身为太原羊毛衫厂,成立于1995年2月,深圳市日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81.15%的股权。据该公司营业部王新立经理讲,公司以生产羊绒衫为主,产品除了内销外,主要出口欧盟、香港、美国,去年出口金额为800万美元。王新立说,实行出口许可数量招标抬高了企业的出口门槛,全国同类企业2006年每件平均出口成本均比今年高出10.31元人民币。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在接订单时有一定的顾虑,超过许可数量后就不敢再接,害怕到时出不去又需要向别的企业买配额,那样的话每件成本就会增加到15元人民币。而且货款还必须回到别的企业账上,也有拖欠货款的风险。但王新立也认为此举可以规范和净化市场,改变过去走低成本扩张的老路。谈到2006年出口欧盟市场的情况,王新立谨慎地表示不会高于今年的出口数量,他说企业已在开辟新销售渠道和办法,比如绕道香港再进入欧盟市场等等。
作为省内纺织生产企业的老大,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出口欧盟梭织棉布、针织衬衫、梭织长裤等纺织品的许可数量。新凯公司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800万美元,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出口约占三分之一。在今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时,该公司已感到了压力。公司一方面投资改进技术设备,生产丝光棉纱和水洗布,一方面调整出口策略,开发新的市场。据了解,该公司已接到南美和中东的订单300万美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山西纺织企业所获得的出口许可数量在全国来说是非常少的,商务部公布的输欧盟十类纺织品2006年度第一次分配方案中涉及到几千家企业两万多种纺织品,仍主要是南方包括浙江在内的一些纺织品出口大省。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消息,今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望达到1160亿美元。而山西目前93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每年出口只有5000万美元。山西纺织企业由于设备落后,企业包袱过重,竞争力弱,目前所出口产品大多仍以原料居多。像太原市新凯公司,出口类型主要为棉布、棉纱和印染布,另有少量工装、床上用品出口。
此外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和棉价上涨等影响,纺织品出口压力进一步增大。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汇率浮动后,同样的1米布,收回需8.07元人民币。如果售价上调,国外肯定滞销。不上调,出口得越多,亏得就越厉害。如果转向国内销售,生产成本过高又没优势可言。原先普通三级棉每吨1.3万元,从9月中旬开始,已经涨到1.38万元。生产成本提高后,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将面临生死考验。
变革之路
省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由一个厅级单位变为行业办后,目前人员编制为6人。李锦旺告诉记者,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省商务厅,所掌握的省内纺织企业的情况是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前进行的一次调查。
“我省93家纺企去年的销售收入32亿元,只占全国销售总比重的0.21%。在中部六省中,我省的纺织工业总量最小、排名最后。我省企业出口的产品以布、棉麻居多,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弱。”李锦旺说,纺织行业是我国市场开放最早的行业,也是竞争最残酷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省一直是纺织品输出省,大多数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即便是改制到现在,仍有一半企业性质为国有,但这些国有企业大多只能靠租赁设备和厂房度日。造成今日局面除了自身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体制和包袱太重。去年全省93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总的销售收入为32亿元,而湖北高达325亿元。全国纺织企业国有比重平均为13%,而我省国有比重却高达50%以上。纺织行业是一个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行业,但投资回收周期长,去年产值排在所有行业最后,今年估计也不例外。近年来政府投入少,省内一些民营企业也是将投资集中到煤焦铁上,很少关注纺织业。
李锦旺说,省内大多数纺织企业的设备与发达省份比已相当落后,生产的产品也以布、棉麻居多,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弱,导致技术差距、经济效益差距越拉越大。
扶强之路
“不在总量上求大,要在产品档次上求精。”根据规划,今后,我省在棉纺织比较集中的晋中、运城、太原三地实施战略性重组,重点扶持3~5家20万锭的棉纺企业。这是省纺织行业办提交的“十一五”规划中的内容。而就在该规划出台的同时,运城市政府与香港标威集团就40万锭纱厂建设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香港标威集团投资1.38亿美元建设的40万锭纺纱厂,每年可消化运城市200万亩的棉花,年产纯棉精梳纱3.5万吨,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纱企业。
“十一五”规划中还提到纺织行业将吸引民间资本,将现有的小棉纺织企业规模发展到3万锭以上。整合现有资源,在晋城市形成丝、麻加工产业集群。在对老纺织企业改制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适合我省实际的矿用、建筑用纺织品。通过“动手术”,五年后,全省纺企棉纺生产能力将达到150万锭,大麻及混纺纱年产将超过6300吨,混纺面料年产将超过1670万米,全省纺企利税将要突破5亿元。
品牌之路
在采访中,李锦旺提到“百圆裤业”,他说尽管该企业不是生产型企业,但百圆已成为省内纺织业的一个品牌。百圆裤业创建于1995年,产品有十大类800多个品种裤装,在全国共有特许加盟连锁店500余家。李锦旺说今年在扶持“百圆裤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将通过引进品牌,推进服装业的发展。另外,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加大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蛋白质再生纤维”的产量。
长期以来,廉价的劳动力和所谓丰富的资源是中国纺织业所依赖的优势,但如今资源不断涨价、劳动力成本也在提升,同时跨国公司又把生产力转移到中国,国内企业曾经拥有的竞争优势已基本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纺织企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一些业内人士举例说,像穿的衣服,大家很容易记住衣服的牌子,但是对其布料的来源却不会有多大的关注,这也是纺织品的弱点所在,也正是纺织品走品牌之路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打出一些纺织品成品的牌子,省内一些纺织企业永远停留在生产原材料的基础上是没有出路的。不仅附加值低,也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
纺织企业如何走品牌化的道路?一些专家给出答案:一是要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在面料、款式设计等方面应该有自己更高的定位和设计能力,创出自己的品牌。二是企业要细分国内目标市场。在具体领域创出自己的牌子,先占领国内市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三要在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好的品牌是要由市场来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