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纺织业没有配额的日子

来源:经济观察报 | 发布日期:2005-12-26

      2005年伤了太多中国纺织企业的心。纺织品谈判谈了八次,关税变了五次。在纺织行业呆了十几年的陆先生说他从未在一年内遭遇如此多的变数。 
   陆先生是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企业与中国许多纺企一样,经历了“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一年。 

  “我们看不清未来,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即使到2008年,取消设限后又如何呢?还有16条呢!”陆先生无法像2005年初那样,对取消纺织品配额后的前景盲目乐观。 

  多事的2005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全球纺织品贸易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纺织品配额。中国的纺织业从那时开始大胆想象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的美好前景。 

  被美好前景刺激的中国纺织业甚至出现了集体的非理性行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资料显示:2005年1-9月,中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2%,高于同期全国投资增幅9.5个百分点。 

  如此的高速增长与疯狂出口,立刻惹恼了山姆大叔和欧洲老贵族。事情随后的发展,开始一次次打碎中国纺织企业想象中的美景。 

  6月10日午夜,中国与欧盟在最后期限之前几小时,达成了解决中国纺织品“压港事件”的协议,一场一触即发的贸易战得以及时避免; 

  紧接着的6月17日,中美开始了纺织品长达八轮的马拉松谈判,直到近五个月后的11月8日,才终于修得正果。——中美双方各有让步,在伦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最终中国纺织业被美国和欧盟重新拉回到配额时代。2008年因此被认为会成为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分水岭。 

  “虽然谈判是大变动的收场,但实际上是贸易自由化进程和世界纺织业发展的退步。”东华大学纺织产业博士生导师顾庆良教授表示。 

  纺企的三重压力 

  2006年1月1日纺织品将取消出口关税,但企业至今仍心有余悸。 

  “实际上,我们受到的是双重压制,”陆龙生抱怨加征关税的副作用是,出口非配额国家(非欧美国家)的成本也提高了,结果不得不放弃很多客户,“特别是7月份的那次设限,100万打做好的袜子都进不了美国,目前还有一个集装箱被压在上海港,四个多月了,不进不出,从美国打回来的货还要交一大笔关税给上海港。”陆说。 

  更令他备受打击的是,人民币汇率在7月出其不意地上调,让公司损失约几十万,业务员个人的收入也受到重创。“有的业务员一笔单子3天损失了4万元。” 

  上海力拓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培鑫也有抱怨。他对中美协议谈不上满意,但认为起码2006年到2008年年底这段时间市场会相对稳定,这是企业所期待的,“可是谈判之后呢,政府的份额分配令人失望。”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输美纺织品管理公告》规定对2006年度的协议产品数量采取业绩分配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管理。业绩分配数量占协议数量的70%,公开招标数量占协议数量的30%。 

  对毛培鑫而言,这个数字远不能令他满意。“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我们希望计划分配的数额能达90%。”毛说业内许多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都跟他意见一致。 

  他解释说,以袜子为例,商务部明确表示配额按照出口业绩分配,可是竞标结果大部分由出口业绩为零的贸易公司所得,因为他们舍得出高价抢占有限的配额资源,而全国排名前5名的出口大户却并没有相应拿到足够配额。 

  “结果太啼笑皆非了。”毛培鑫说,“我们公司上半年就需要90万打,但现在只得到40万打,别的就要以平均6.6元的价格购买,比利润还高了10%。我们花了三年时间争取到阿迪达斯北美的独家授权生产,可现在客户因为价格过高都要逃走了。阿迪达斯已经准备转移到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地生产。” 

  2006年度21种输美纺织品出口配额中标价格偏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拉高整体出口成本。因此,部分研究机构认为,纺织行业2006年利润增幅将有所回落,整体利润率将降到2.5%-3.1%之间。 

  “所以,别说2008年以后了,我们现在就很困难,更打消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毛说。 

  2008,不是终结 

  多事多虑的2005年终于过去,2008年取消设限后的前景却并不令人乐观。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育新认为,2008年以后,仍然可能发生别的摩擦,如反倾销、过渡期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美纺织品争端将是长期的”。《中国加入WTO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 “242段”的法律效力为从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12月31日,所以中美纺织品关于“设限”的争端只能解决三年的问题,但三年之后呢? 

  “从WTO规则来看,美国寻求牵制我国纺织品发展的筹码还不止一个。”国际法学博士武长海说。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0日,美国会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6条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实施牵制。第16条又称为“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 

  很多专家认为,政府为此需要作出的转变还有很多。“政府的责任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限制。”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专家李月印说,“纺织业不光是纺织品的问题,必须在整个产业链延伸,包括农业、牧业和化工业,一二三产业都联合起来,可以说纺织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纺织品的问题不是个小问题。需要一个政府部门协调这些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政,这也是发达国家的做法。” 

  “中美纺织品交锋一定还会持续。”与上海飞马一样,纺织企业认为交锋的焦点是非法转口将影响总量。顾教授强调,在全球化产业转移过程中,矛盾和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企业的任务是修炼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历史上来看,世界纺织业制造中心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内地,从中国内地的东部转移到西部,但最终将转移到印尼甚至非洲等国家。”陆先生说。 还有业内人士提醒,除了中美纺织品争端,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向中国纺织品提出特别保护限制。看来,纵然是个分水岭,2008恐难终结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险境。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