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2005纺织创新八大视点

来源:中国纺织贸促网-中国纺织网 | 发布日期:2005-12-31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业而言是个动荡的时期,但是整个行业却实现了稳步增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视点一:经济增长源自内需

  2005年,面对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中国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内销增长超过外销增长,日益增强的国内市场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总结经济运行状况时指出,在2002到2004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国纺织行业进一步呈现加速增长和效益提升态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约20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左右,全行业出口达到1160亿美元。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收入、销售产值、工业产值增长26.33%、26.28%和24.95%,均高出去年全年的增幅水平。化纤行业由于石油涨价和化纤原料受制于国际垄断,形成成本提高和产品难以消化的局面。除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0%之外,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均实现继续增长,全行业1-10月实现利润总额503.52亿元,同比增长31.1%,超出上年增幅近15%。

  在出口问题上,据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1-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868.8亿元,同比增长22.77%,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和政策环境,全行业出口仍能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抓住配额全面取消的机遇,对美国欧盟等原设限地区出口同比增长62.7%,占全部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25.72%上升到34.09%。

  分析纺织行业增长原因时,孙淮滨认为,受国民经济增长9.5%的强力拉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增长了28.04%,超出外销增速6.14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出国内需求是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视点二:原创技术尤为关键

  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在这其中,也凝聚着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此次,上海纺织控股公司相关企业主要提供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所用的线、带、绳、绸四大类产品,包括了航天载人飞船的返回主伞、引导伞翼用纺织品及绳带、救生包外衣、导火索套用纤维材料和航天服内层等,满足了航天载人飞船的技术要求。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着陆,对于航空服的议论此起彼伏,功能性纺织品也再次成为世人的关注焦点。

  而在2005上海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穴秋冬?雪博览会上,功能面料同样成为了最大的亮点。相当部分面料厂商都展示了自己的特殊功能处理面料。纳米、抗菌、香味、防水、防污等各种面料,充分体现出后配额时代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11月28日, 2005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会议中表示,“本次会议85个科技项目奖、49个科技型企业及78位优秀工作者,反映了以创新为主导的行业发展方向,代表着这一年来全行业最重要的收获。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切入可持续发展轨道,这是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学习获奖单位的创新精神,继续发展原创技术及设计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视点三:物流体系尚待构建 

 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纺织业正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集约式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产业推动升级和增强竞争力所关注的焦点。

  9月20日,“2005中国国际纺织服装物流与电子商务峰会”于无锡召开。本次会议着眼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围绕“现代物流与快速反应”的主题,就纺织经济与产业链、纺织物流与供应链现状、纺织物流管理与实践以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不仅得到了国内业界人士的积极响应,而且法国、印尼、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相关人员也出席了此次峰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新兴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纺织业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就其生产过程来说,无论是纤维原料型生产企业,还是纺织面料生产企业或者是终端制品的企业,无不面对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挑战。与此同时,就其物流过程来说,以自由贸易回归和跨国供应链体系为标志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全球化进程,促使供应链所有环节的企业,都将面对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条件下快速、准确和多元化选择的考验。

  本次会议的召开,反映出建立高效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得到行业关注。业内专家表示,供应链的管理是战略战术的创新,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升中国纺织业的能力。它可以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至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视点四:特色集群重拳出击

  产业集群既是一种组织方式又是产业提升的基础。由于目前中小企业占行业主体地位,量大面广,又普遍存在创新不足、实力不强,运营不规范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行业现状,就应该通过产业集群来进行创新。

  在去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基础上,2005年产业集群呈现出崭新的格局:继福建省长乐市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城市”称号后,湖南省益阳市也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为“中国麻业名城”称号和中国首个麻纺织工业集群示范基地,至此,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已达90家。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目前,我国沿海各省市已形成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集中在这里。实践证明,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为中小纺织企业集约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大中城市企业集团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杜钰洲会长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是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工作。面料名镇西樵的迅速发展,对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全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中国首个麻纺织工业集群示范基地——益阳的确立,表明了未来五年中国麻纺织工业要走产业集群道路,中国麻纺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间。

  视点五: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

  于是,11月2日-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首次召开纺织行业品牌工作会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就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如何创建品牌发表了意见。他指出,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纺织服装企业要走品牌化之路,就要加强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走大企业大品牌之路。“创造更多的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实现由纺织产量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中国纺织业的出路所在,也是中国纺织人的责任使命所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表示,目前,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主要纺织品产量和纱布、服装、化纤都名列前茅,其中化纤超过全球生产总量的1/3,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还没有一个世界名牌,这也是形成世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争创品牌的过程,也是征服自我、创新自我的过程。打造品牌还应在产品精塑上下功夫,保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和统一体系。”

  视点六:全球采购实现对接

  2005年是中国纺织业正式迈入自由贸易时代的第一年,纺织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激烈竞争,同时也迎来了跨国采购的新高潮。纺织服装跨国采购,对于实现纺织领域的国际分工,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月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后配额时代———纺织服装跨国采购在中国”。来自美国、欧盟、印度、意大利、中国等国的代表分别发言,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跨国采购将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共赢变为现实。

  5月中旬,CalvinKlein、Reebok、Maidenform——包括这些知名品牌集团在内的150位纺织服装专业买家受邀前往中国进行采购之旅,第一站在上海。这些买家中,130位来自美国,20位来自欧洲,每位买家年采购额均超过1500万美元。

  9月,纺织服装业再度迎来国际贸易盛会——秋季纺织服装跨国采购交易会。由上海世贸商城、美国达拉斯市场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本届交易会专业买家数量超过8000家,包括全球各主要服装市场的大、中、小型零售商及进口商。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采购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和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领先工艺,合作潜力无限,给国际采购商带来了巨大的诱惑,这也是国际买家连续组团到中国采购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实现商贸对接达成共赢的合作平台,所以国内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要加快和国际零售商建立联系,降低流通成本,积极开辟新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和资源共享。

  视点七:行业外交谋求共嬴

  由于纺织贸易摩擦风云四起,所以2005年注定了无法平静,于是在这一年,来自世界各地对中国纺织业的种种关注,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也超过中国其他行业。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行业外交必须先行一步。

  展望2005年工作重点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表示必须积极开展行业外交,加强与世界同行的合作与交流。而回顾今年的重大事件,行业外交确实意义非常,无论在交流的层面、范围、领域上,都有着显著的变化,营造了促进行业提升的国际合作氛围。

  2005年1月,杜钰洲会长的加拿大之行,代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积极宣传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政策、方向,消除了误解。针对“中国威胁论”,杜会长表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会对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威胁,一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衰退是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相反给世界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在欧美相继设限的时期,中国纺织业并没有因此萎靡不振,反而借助这次机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这种积极应对的姿态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扬。

  谈到行业外交的重要性时,杜钰洲会长认为不少国家对中国纺织业有意进行误导,贬低纺织业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所以这就需要行业组织出来说话。“中国纺织工业以内需为主,是最早市场化的产业,一直敞开大门积极广泛合作。目前的纺织业呈外向型结构,1/3是外资,出口产品的35%是外资企业产品,这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中外纺织业应该互相依存相互渗透,行业外交成为国民经济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角色。”

  视点八:四大问题促进革新

  虽然2005年是一个收获之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调整与升级,业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线。但是,透过2005年的纺织业运行状况,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世界纺织品自由贸易回归,既有利于中国纺织业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是妨碍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发挥的主要因素。中美、中欧就部分纺织品出口数量达成限制协定,这一事实告诉中国纺织业自由贸易并非一帆风顺,还需加倍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伴随产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除贸易摩擦外,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税率、原料和区域政治因素的风险加大。石油价格波动、国际性汇率变化、区域政治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愈发表现出产业创新能力、原创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是市场化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以棉纺织业为例,由于重重原因,使中国纺织企业用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二成左右,使其竞争力遭到明显削弱。

  四是在新形势面前,进一步暴露出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营销管理和产业整合等方面的不足,使大部分利润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和市场垄断者手中。

  先进生产力在当代的核心表现则是创新能力。对于中国纺织业来说,所谓的创新,一是物质生产上的技术改造,二是文化管理方面的品牌培育,三是上下游产业链的高端整合。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