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中国纺织行业产业集群加快升级步伐

来源:中国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1-25

    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产业集群已成为影响行业命脉的关键。粗略估计,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会少于200个,占据纺织半壁江山。但总体看来,这些产业集群大多自发形成,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如何引导、鼓励这些产业集群尽快摆脱初级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是中国纺织工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当务之急。

    2004年12月3日,全国纺织集群产业创新现场会在广东佛山西樵隆重召开。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近百个纺织产业集群推介了西樵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工程的经验。“西樵会议”高瞻远瞩,吹响了纺织产业集群2005年产业升级的号角。

    作为“西樵模式”的创造者,广东西樵在2005年继续加大升级步伐,集群实力进一步提高,建立了中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总投资24亿元,集供水、供气、治污,集棉纺、织造、染整、床上用品、制衣为一体的13个纺织及配套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号称“西樵纺织航母”的产业大动作将引领百年纺织之乡实现清洁生产,走向“循环经济”之路。

    “产业要升级,创新是关键”,逐渐成为深入行业人心的共识。从2005年开始,各产业集群积极学习借鉴“西樵经验”,政府和企业互动,掀起了构建以“一个平台,五大支柱”为核心的集群创新平台的热潮。广东省开平市建立了占地12000平方米,融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中心,通过一年运作,目前中心已形成产品开发保证、质量保证、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及物流五大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家纺、经编、袜业是海宁纺织产业集群的“三驾马车”,2005年,海宁注重提升“引进来”的规模与水平,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海宁建立了产业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行业信息中心等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的配套功能机构;同时依托专业区,积极创建技术工人培训基地,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如火如荼的升级活动刺激了海宁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量大、质弱、厂小”是产业集群的通病,积极打造大企业集团,致力品牌建设成为各集群的共识。在惟一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山东省文登市,一场以“突破家纺产业,推进民营经济”为核心的大战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顶天立地”加“铺天盖地”,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文登家纺业的未来一片光明。前不久,“云龙”和“艺达”双双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更是为其注入了一副强心剂。

    2005年,特保、反倾销此起彼伏,各产业集群也大受波及。面对不利形势,产业集群地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应对,消除影响,最终保证了行业的平稳过渡。面对欧盟对中国化纤布的反倾销调查,浙江绍兴市主动组织企业进行应诉,最终多家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应有的权益。在外销受阻击的情况下,浙江濮院、江苏横扇、广东大朗等毛衫名镇,广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大展览会、订货会,提升区域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了第四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至此,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超过100个,其纺织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1/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今后将通过服务平台与新老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加强合作,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社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改变产业集群试点的面貌。

    2005年,纺织产业集群在创新中前行,成绩斐然;在2006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加快产业升级仍将是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一道课题。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