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产经分析
中国纺织服装业地位坚不可摧
16国欲成为中国制造业接班人的报告一出炉,便又激起了一场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势已去的热议及争辩。在选择制造业最佳目的地的问题上,成本显然不只包含原材料,更不是所有。中国之所以无可替代,是因为它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寻找更便宜的目的地,并企图发现“下一个中国”。 从非洲到美洲,从缅甸到孟加拉国,业内对下一个采购热点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
前不久,来自美国安全智库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关于《16国欲借机实现制造业更大发展》的报告一出炉(见《中国纺织报》2013年8月15日2版),便又激起了一场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势已去的热议及争辩,一部分负责全球服装采购的专业人士竟然恶作剧地搞起了名为“猜猜谁是下一个中国”这个无比滑稽的年度收集及竞猜活动。有人甚至圈地划出了位于亚非拉美的活动范围,尤其提到了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印尼、缅甸、孟加拉等。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老大地位是否能被动摇?制造业的地位是否真的能被撼动?制造业取代中国论能否成立?
采购地不等于低工资
专注于全球服装业调查咨询公司Third Horizon创始人大卫·伯恩鲍姆上周告诉记者:“服装制造目的地远不是仅找到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在选择制造业最佳目的地的问题上,成本显然不只包含原材料,更不是所有。企业还需要考虑工厂成本、公用事业、融资、运输、进口关税和仓储等;可靠性;当地基础设施(包括政治稳定、港口、道路交通和电力供应);当地的可用性纱线、布料、染色及配件;道德和环境合规性。中国不仅拥有这一切,还有其他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依靠提升生产力,中国的服装产量自2005年以来翻了一番,中国在纺纱、针织和编织方面的生产能力占全球的60%~75%;从采购到原材料的每一方面,它拥有一套实现服装生产的高效基础设施;便利产品物流的高效交通和便捷的海关管理。
大卫·伯恩鲍姆非常赞同美国安全智库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主席乔治·弗里德曼的观点:“目前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中国的大小和规模是惊人的。这意味着它的继任者将不是一个国家,或许会是一些国家,一个地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或东盟,但这些地区是否适合做老大还需时间验证。”伯恩鲍姆解释道。
综合优势无懈可击
从目前服装业工资水平看,孟加拉国的工资成本约为60美元/月,而中国将近450美元~600美元/月,对于制造业来说,在至关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中,为什么中国制造业没在高价格竞争中破产?还能依然坚守老大地位?专注于全球服装业调查咨询公司Third Horizon,近期调动大批行业内最资深的采购专家,走访了全球7个国家(包含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越南)的150多家工厂,成功收集到了全球服装业有史以来最详尽的调研数据。如果把中国和孟家拉国做一对比,人们便会明白中国制造地位难以撼动的真正原因。
例如,2012年越南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似乎接近9.2%。然而这是美国的观点。从欧盟的观点来看,越南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2.7%市场份额的二级供应商。显然,叫嚣“下一个中国”的也多是忠于美国观点或具有亲美偏见的人。目前美国服装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1.5%,而欧盟为45.8%。美国已经几乎没有国内服装行业,而46.6%的欧盟进口来自其他欧盟国家,对美国品牌和零售商来说,美国市场正迅速成为一个二级市场。因此,大卫·伯恩鲍姆提醒道:“考虑到全球服装行业的现状,盲目地选择"下一个中国"并企图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想法是愚蠢的。”
业界支持前景乐观
世界领先的高档纯棉衬衫生产商溢达集团(Esquel)在上周的会议上称:“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一次又一次被提及,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商及拥有服装出口份额占38%的大市场,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取代它。”利丰集团总裁乐裕民两周前告诉记者:“很多人谈论中国制造业地位的终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仍然是第一位。此外,中国对任何国家的纺织服装公司都是枢纽,是一个进口商或者零售商。”他表示,采购巨头正努力转化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压力,并通过使用更高效的工厂及劳动力实现发展。
“与过去3年相比,商品价格趋向于更加稳定,至少今明两年是稳定的。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复苏及发展,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至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如果你读中国的五年计划(工资水平预计年增13%),及其他国家的未来工资分析,便会理解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必然性。乐裕民总裁说。
当然,缘于经济的疲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还有符合国家设定的实现中国纺织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重任,中国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努力前行。
近年来,随着中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寻找更便宜的目的地,并企图发现“下一个中国”。 从非洲到美洲,从缅甸到孟加拉国,业内对下一个采购热点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
前不久,来自美国安全智库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关于《16国欲借机实现制造业更大发展》的报告一出炉(见《中国纺织报》2013年8月15日2版),便又激起了一场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势已去的热议及争辩,一部分负责全球服装采购的专业人士竟然恶作剧地搞起了名为“猜猜谁是下一个中国”这个无比滑稽的年度收集及竞猜活动。有人甚至圈地划出了位于亚非拉美的活动范围,尤其提到了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印尼、缅甸、孟加拉等。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老大地位是否能被动摇?制造业的地位是否真的能被撼动?制造业取代中国论能否成立?
采购地不等于低工资
专注于全球服装业调查咨询公司Third Horizon创始人大卫·伯恩鲍姆上周告诉记者:“服装制造目的地远不是仅找到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在选择制造业最佳目的地的问题上,成本显然不只包含原材料,更不是所有。企业还需要考虑工厂成本、公用事业、融资、运输、进口关税和仓储等;可靠性;当地基础设施(包括政治稳定、港口、道路交通和电力供应);当地的可用性纱线、布料、染色及配件;道德和环境合规性。中国不仅拥有这一切,还有其他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依靠提升生产力,中国的服装产量自2005年以来翻了一番,中国在纺纱、针织和编织方面的生产能力占全球的60%~75%;从采购到原材料的每一方面,它拥有一套实现服装生产的高效基础设施;便利产品物流的高效交通和便捷的海关管理。
大卫·伯恩鲍姆非常赞同美国安全智库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主席乔治·弗里德曼的观点:“目前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中国的大小和规模是惊人的。这意味着它的继任者将不是一个国家,或许会是一些国家,一个地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或东盟,但这些地区是否适合做老大还需时间验证。”伯恩鲍姆解释道。
综合优势无懈可击
从目前服装业工资水平看,孟加拉国的工资成本约为60美元/月,而中国将近450美元~600美元/月,对于制造业来说,在至关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中,为什么中国制造业没在高价格竞争中破产?还能依然坚守老大地位?专注于全球服装业调查咨询公司Third Horizon,近期调动大批行业内最资深的采购专家,走访了全球7个国家(包含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越南)的150多家工厂,成功收集到了全球服装业有史以来最详尽的调研数据。如果把中国和孟家拉国做一对比,人们便会明白中国制造地位难以撼动的真正原因。
例如,2012年越南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似乎接近9.2%。然而这是美国的观点。从欧盟的观点来看,越南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2.7%市场份额的二级供应商。显然,叫嚣“下一个中国”的也多是忠于美国观点或具有亲美偏见的人。目前美国服装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1.5%,而欧盟为45.8%。美国已经几乎没有国内服装行业,而46.6%的欧盟进口来自其他欧盟国家,对美国品牌和零售商来说,美国市场正迅速成为一个二级市场。因此,大卫·伯恩鲍姆提醒道:“考虑到全球服装行业的现状,盲目地选择"下一个中国"并企图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想法是愚蠢的。”
业界支持前景乐观
世界领先的高档纯棉衬衫生产商溢达集团(Esquel)在上周的会议上称:“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一次又一次被提及,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商及拥有服装出口份额占38%的大市场,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取代它。”利丰集团总裁乐裕民两周前告诉记者:“很多人谈论中国制造业地位的终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仍然是第一位。此外,中国对任何国家的纺织服装公司都是枢纽,是一个进口商或者零售商。”他表示,采购巨头正努力转化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压力,并通过使用更高效的工厂及劳动力实现发展。
“与过去3年相比,商品价格趋向于更加稳定,至少今明两年是稳定的。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复苏及发展,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至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如果你读中国的五年计划(工资水平预计年增13%),及其他国家的未来工资分析,便会理解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必然性。乐裕民总裁说。
当然,缘于经济的疲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还有符合国家设定的实现中国纺织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重任,中国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努力前行。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