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产经分析
美国会展业发展情况调研
一、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自从1896年底特律会议局成立以来,美国会议产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的重视并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拉斯维加斯、奥兰多、芝加哥等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一些专业协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专业会议管理者协会 (PCMA)、国际会议专家协会(MPI)等。
会议会展业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会议行业委员会(Convention Industry Conucil,以下简称CIC)2011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会议产业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显示,2009年美国举办各类会议和贸易展总计约179万次,参会人员迖20472万人,对GDP的直接贡献额为1060亿美元,为美国提供直接工作岗位170万个,间接工作岗位630万个,直接创造联邦税收143亿美元,州与地 方税收113亿美元。
二、美国会展业的特点
(一)参展商的重新签约率下降。美国许多参展商并不急于就展览会上的展位与组展单位签约,参展商对展览会的 积极参与意识也不如从前了,重新预订展位的比率减少已是大势所趋。展览会人数在下降,参展商感受不到展位紧俏的压力。
(二)展览会中的会议越来越少。由于观众与参展商人数减少,展会无需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造成参展环境恶化, 反过来使参展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展会管理者还必须不断对展览会及会议安排适时更新,有的展会会期原来是3至4天,而现在也缩短成1至2天。
(三)新的展览会规模不断缩小。过去,一个美国新的展览会规模通常在300个至400个展位,但现在一般新的展览会拥有展位就在75个至100个左右。新展会主要集中在一些细分市场领域,其运作在第一年至第二年会通常会面临 相对困难的处境。
(四)参展商签约参展的预留时间缩短。2001年初的时候,参展商在参展前的签约情况良好,在展会举办前9个月支付展位费50%,在参展前3个月把奏展商的全部展位费付清。2002年年底以来这个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展会主办单位让参展商提前签约展位,参展商即使签约也不超过3个月。这种情况造成了展会主办单位资金的困难,展会主办单位无法把一个展会的参展规模做一个统计,也没有一个可靠的资金作保障。
(五)媒体公司出售展会项目。这虽不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但在2002年以来美国会展业中表现突出的是,许多媒体公司面临大量债务。它们想通过抛售展会项目得到现金来清债。根据美国《展览》杂志报道,从2001年10月到2002 年2月,仅有3个展览会是媒体举办的,到了 3月份以后, 几乎全是商业性会展公司在运作展会了。
(六)消费类展会走势坚挺。消费类展会使人们有机会走出家门、观展、娱乐。这也就是消费类展会面对经济不景气而保持不衰的原因。例如:纽约一个4口之家花费在展会一天的开销,仅相当于看一场2小时电影的费用。类似展览会的参展人数一直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在很多地方快速增 长。
三、美国会展业的管理制度及促进政策
(一)美国会展业的管理主要靠行业自律。美国会展业的管理属于企业推动型的协会管理模式;以企业自愿参加为特点,具有较强的民间性,主要通过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相对独立地承担管理责任,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直接管理会展业。任何商业机构和贸易組织都不需要特殊的审批程序,即可以进入会展业;会展项目基本上不需要审批。
(二)美国会展行业协会具有协调职能。美国会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同行业内部价格上的相互倾轧与产品质量问题时,会展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市场秩序的需要,组建行业协会,尝试用行业自律的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如美国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会展行业协会成立的动力源是企业本身,即会展企业只要存在相同的利益,就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协会,政府对此既不干预,也不予资助。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协调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同时实力强劲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商会及美国制造商协会与联邦政府、国会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政企发生矛盾时,行业协会会寻求国会的支持与介入,以制衡为原则,处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三)美国政府对会展业提供间接支持。美国政府对会展业的间接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出国会展项目和对国内展览会进行审核认证,这两项工作均由美国商务部具体负责。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展览会的质量和组展水平进行认证和监督,以保证美国企业无论是出国参展还是参加在美国国内举办的展览会都能取得较好的参展效果。
1、贸易展认证计划(TFC)。该计划是美国政府对组织美国企业集体出国参展或组织美国国家馆出国参展活动进行审核、监督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项目。运作方式:如果某一商业协会组织或专业展览公司拟组织美国企业集体出国参展或组织美国国家馆出国参展,则该组织或展览公司可以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贸易展认证”证书(Trade Fair Certification);美国商务部对拟参加的国际贸易展览会、组织企业出国参展的组展单位、组展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然 后对审查合格者授予“贸易展认证” 证书;组展项目获得认证的组展单位可以在各种招展材料和组展宣传材料中使用 美国商务部授予的贸易展认证徽标(Logo);美国商务部通过其在国内外分支商务机构宣传获得认证的展览会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展,并对企业参展和出口业务洽谈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2、国际购买商项目(IBP)。该项目旨在促进国内展会产出积极成果。运作方式:展览会举办者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对某一展览会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的申请;美国商务部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对批准同意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的展览会,展览会组织者可以在招展宣传材料中使用美国商务部提供的IBP徽标(Logo);美国商务部把批准实施IBP项目的展览会正式通知其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各商务机构接到通知后立即进行展览会促销宣传,从世界各地邀请高质量的采购商、批发商和贸易代表,或组织贸易代表团,赴美参加展览会洽谈;美国商务部在展览会现场设立国际商务中心,对参展商和特邀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该项目,美国商务部把大批髙质量的专业观众带到展览会现场,使美国参展企业不出国门就能有效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企业参展效果和参展积极性大大提高,展览会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
四、中国企业赴美参展情况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参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 1-8月,向我驻美使馆经商处提交参展申请共26件,较去年同期的19件增长36.8%。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国内会展公司组团,赴美参加专业或综合展会,参展目的多为展示和销售产品、建立客户联系、考察市场环境等。中国企业青睐赴美参加在北美乃至全球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展会,这些展会的专业观众集中度髙,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美国及周边市场。
(一)从参加美展会类别看,轻工服装、农产品、新能源、化工机械以及综合类展会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参展对象,主要包括:盐湖城户外用品展、美国国际厨房及卫浴展览会、美国夏季优质食品展、波士顿水产品展、美国化工展览会、美国国际太阳能展会、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品展、美国国际轮胎工业展览会等。
(二)从中国企业组团规模看,单个团组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在10家企业以下,申请展位面条为几十至数百平方米不等。
(三)从组团单位性质看,组团主体呈多元化,既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也有国药励展、远大国际展览、北京领会国际展览等企业单位。相关单位大多拥有较为丰富的境外组展经验。 I
(四)从我企业参展情况和效果看,中国企业赴美参展以展示和销售产品为主,重视展品实物展示,但在展台设计、手册制作、营销手段等方面,与美本土企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近年来,开始有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参与展会项下专业论坛、在展厅播放企业宣传视频等方式主动发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美国会展业成功经验及对我申示
(一)坚持市场导向。美展会主办者多为非官方性质,展会决策、运营更为灵活,展会的主题定位、布展实施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服务参展企业、吸引更多展商和观众作为办展目标,展会的功能性、效益性更为突出。我参展企业对美展会主办方的服务意识、考虑周全普遍持肯定态度。
与此同时,由于会展对促进当地纪济发展、带动就业的作用较为明显,展会所在美地方政府也乐意为展会举办提供便利,但政府通常不参与商业展会的具体运营。
(二)突出自身优势。美知名展会主题鲜明,通常以特定产品类别为主(例如:儿童用品展、高尔夫用品展等),不追求覆盖产品的全、广、多,加上主办方多年精耕细作,使得参展企业、专业观众市场细分更为具体。
总体来看,美展会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不同主题的展会重叠度较小,既避免了不同地区展会的相互恶性竟争,也突出了各自优势,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参展。
(三)丰富展会内涵。美展会内容已由传统的以展促销,向利用会展平台加强行业研讨、为企业新产品发布提供平台等方向发展。展览也从实体展台向网络虚拟展台延伸。企业通过参展不仅能够展示、销售自身产品,还能了解业界动态及发展趋势,与同行及客户开展深入交流。
(四)重视品牌营销。美知名展会主办方髙度重视展会包装、宣传,部分展会定期赴海外进行市场推介。展会主办方在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的同时,更加侧重网络营销。例如:在展览结束后,向参展客户和观众发放制作精良的电子刊物,介绍展会数据、亮点、特色,通过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 来增加展会“粘度”。